眼下,“每月定存500元,養老不再靠國家”的觀點還在傳播,由此引發的爭論也愈演愈烈。中國人保研究員崔鵬表示:“雖然并未針對這個數據進行核實,但單憑這個算法就有問題。相比之下,社保依然是最優選擇。”事實上,這則明顯帶有宣泄成分的觀點對與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的確有越來越多的人在選擇中斷繳納社保。官方數據顯示,今年累計中斷繳社保的人有3800萬,占城鎮職工參保的一成還多。(11月28日《華夏時報》) 生老病死,人生四件大事。現在的情況是,一邊在擔心未來養老,一邊又拋棄國家提供的社保,這或許才是最無奈的“怪現狀”。10月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中國工會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表示,我國大概有3億多人參加了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今年有累計3800萬人中斷繳保險;而9月份,在2013中國養老金國際研討會上,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珍也曾指出,在人社部做的一項調查中,有23%的工作人口中斷了繳費。不同的數字,指向同一個問題。 中斷之后帶來顯而易見的兩個問題:一是這部分群體的養老問題堪憂。考量“拋棄社保”的對象,多是流動性強的靈活就業人員,基本不排除以下四種情況——要么是因為下崗失業而被迫中斷,要么是企業為了控制成本而從來不繳,要么是各自為政的社保政策難以接續后逼人中斷,要么是對社保政策缺乏體認與信任、聽信傳聞而自己中斷。但不管怎么說,中斷繳納保險的,大多不是有錢的“土豪”、而是底層弱勢民眾,其抗風險能力較弱,斷繳后潛藏的風險更大。如果家庭養老等救濟環節跟不上,“老無所依”或將成為悲愴的事實。 二是令人捉襟見肘的養老金賬戶更為難堪。我國現行的養老保險,采取的是“社會統籌+個人賬戶”的統賬結合模式,其中社會統籌部分是現收現支,個人賬戶部分則是儲備積累。這種模式得以可持續的前提是較為穩定的人口結構,換言之,年輕人與老人比例相當、代際替換的速度也相當,一旦老齡化加劇而勞動者抽身,支付壓力就會成倍上漲。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此前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2》顯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記賬金額約為2.5萬億元,但實際上賬戶里做實的僅有2703億元,個人賬戶“空賬”已超兩萬億。當此背景下,斷繳者越多,對社會養老機制正常運轉起到的釜底抽薪危害就越大。 人社部26日披露了2003至2012年全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情況,養老撫養比(參保職工人數/離退休人數)在2012年達到3.09,,而2011年這個數字還是3.16。嘴巴多了,蛋糕少了,這是回避不了的事實。賬面上的問題,好在還有多種解決的路徑,比如國企紅利補貼、財政支出救急、盤活入市資金等,更大的問題是:這些中斷繳納社保的勞動者,面對未來可預見的養老癥結,政府不可能當真撒手不管——且不說其示范效應對既有養老制度的沖擊,即便是數千萬人的養老“后顧之憂”,也足以令制度設計保有起碼的警覺:該如何盡早讓他們回歸到社保的兜底性制度中來呢? 有一點是肯定的,與其說是他們拋棄了社保,不如說是社保制度有意無意拋棄了這些“應保盡保”對象。漸進式延遲退休也好、立馬放開單獨二胎也罷,政策都有個緩釋的時間,盡快打通社保接續的梗阻環節、釋放社保制度的現實利好、規范企業對員工的社保責任,都是現在可以做起、且亟待抓起的事情。 |
相關閱讀:
- [ 11-29]養老保險制度不應有反向激勵
- [ 11-29]3800萬人中斷繳納養老保險 官方否認養老金虧空
- [ 11-28]福州養老保險新規將實施 幫您算算能拿多少養老金
- [ 11-26]連城縣人大專題調研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情況
- [ 11-26]連城縣人大專題調研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情況
- [ 11-21]寧德市實現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一體化
- [ 11-15]福州養老保險新規:城鄉居民交一樣錢 領一樣養老金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