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欠薪的治理,不能靠哪一個部門單打獨斗,甚至未來主要也不是依靠定罪處罰;相反,應當建立在法律基礎之上,針對欠薪行為進行類型化處理。 每到年關,欠薪總會成為一個令人揪心的話題。與往年不同,經過這些年的嚴厲整治,尤其是司法機關高擎刑罰利劍,2013年并未發生多少欠薪討薪的極端個案。但與此同時,那些游離于刑罰標準之外的一般性違法欠薪,那些并不一定會釀成重大影響的欠薪,則可能成為今后執法面對的突出問題。 近日,人社部勞動監察局局長閆寶卿透露,雖然欠薪案件涉及人數有所下降,但拖欠農民工工資現象在一些行業還時有發生,集中在工程建設領域,勞動密集型加工制造、餐飲服務等行業的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拖欠工資明顯增多。從其披露的數據信息看,欠薪案件數量仍然處于高位,且呈現一些新特點,如拖欠工資問題與拖欠工程款等經濟糾紛交織在一起。 這說明,在轉型時期,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走向,欠薪并非短期內的個別現象,而是一種需要長期治理的法律問題。以往我們治理的主要邏輯是,欠薪糾紛出現乃至惡化之后,為避免出現矛盾激化而進行事后處罰和救濟,倚重刑罰成為一種必然的選擇。在刑罰威懾之下,惡性案件大量減少,但是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欠薪現象,卻不能完全依靠刑罰得到根治。 對于欠薪行為,我國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刑法修正案以及相關司法解釋都有明確規定,這為政府部門和司法機關介入此類糾紛提供了充分依據。這意味著對欠薪的治理,不能靠哪一個部門單打獨斗,甚至未來主要也不是依靠定罪處罰;相反,應當建立在法律基礎之上,針對欠薪行為進行類型化處理:對于主觀惡意欠薪且影響嚴重的行為,依照刑法進行嚴格的刑罰追究;針對構成行政違法的欠薪案件,需要勞動執法部門嚴密執法;而對于普通的欠薪糾紛,則需要發揮勞動仲裁的程序功能,并將此類糾紛納入便捷的民事司法救濟渠道。 從根本上說,無論是行政處罰還是刑事處罰,公權力的介入對于維護作為弱者的勞動者權益不可或缺,其執法的耐力是形成規范化秩序的關鍵;但同時也要看到,這種公權力執法總會呈現出難以避免的局限性,因為與海量的用工市場相比,公權力無法對用工單位進行全天候監控,對日益變換的欠薪糾紛現象的治理難免力不從心。因此,在期待行政執法更有積極作為的同時,我們還應當從契約法治的理念著手,為勞動者維權提供更加公平的平臺,尤其是在勞動者維權的自組織能力和法律意識方面,下更多實質性的功夫,以改變勞動者弱勢的地位。而只有實現勞動者力量的崛起,才能形成與用人單位的均衡博弈,最終從根本上解決公權力代為討薪的難題。 本報特約評論員 傅達林 |
相關閱讀:
- [ 12-27]欠薪“零風險” 討薪才悲情
- [ 12-24]堅決打掉“惡意欠薪”的保護傘
- [ 12-24]六穗球員證實欠薪罷賽 NBL球隊屢次演討薪門
- [ 12-24]農民工“討薪難”何以成為頑疾?
- [ 12-17]解決欠薪得從源頭抓起
- [ 12-12]防范欠薪比年終討薪更重要
- [ 12-06]福州連江一包工頭欠薪33萬元潛逃 獲刑2年
- [ 12-04]中國籃壇再爆欠薪丑聞 球員:我們要養家糊口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