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化管理改變了商業思維”,同時向軍隊和現代公司學習,是美國救世軍保持管理高效的秘訣之一 在造訪美國紐約救世軍(The Salvation Army)之前,我不知道這個公益組織竟被美國管理大師德魯克贊為“美國最有效率的組織。”通過一個上午的交流和參觀,我對這個具有宗教背景、按照準軍事模式運作的公益組織產生了濃厚興趣。 救世軍1865年由威廉·布斯在英國創立,是以軍隊形式作為其架構和管理模式,并以基督教作為信仰的國際性慈善組織。其主要業務,是開展街頭布道和慈善活動。據介紹,目前救世軍已傳布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約有1.3萬余個部隊,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救災和社區慈善服務的組織之一。 《美國最有效率的組織》一書由美國救世軍全國總司令羅伯特·A·沃森和資深記者本·布朗合作撰寫。這本書比較詳盡地介紹了美國救世軍的使命、主要業務、發展歷程、業績,尤其是結合沃森自己的人生經歷和管理案例描述了救世軍的管理理念和思想,還有美國救世軍治理模式的改革過程。 據介紹,救世軍1880年進入美國,當時只有1個男人和7個女人,資產只有兩面旗幟和關注窮苦大眾健康問題和社會問題的使命。到今天,據福布斯慈善排行榜公布2012年美國的救世軍年籌款額達到40.78億美金。 美國救世軍的快速發展得益于美國社會組織發展的良好土壤,也得益于其符合社會需求的使命和不斷革新的組織模式、管理理念。救世軍著名的口號:“熱湯、肥皂和救恩”,即可涵括其主要工作:為窮困的人提供食物、臨時庇護所和心靈救贖。 他們注重創新;注重項目結果的可測量,“確保每個目標都是明確的、可衡量的、可行的,并與我們的使命緊密相關的”。他們弘揚奉獻精神和志愿服務,關注精神的需求,倡導的管理準則是:把人們融入你的目標、付諸行動、通過傾聽來領導、責任分攤、利益共享、使工作變得讓人愉悅。 正是這樣一種管理風格,讓該組織一百多年來在美國發展壯大,成為福布斯慈善排行榜中位居前列的最重要的慈善組織。德魯克評價說:沒有任何組織“在使命的明確、創新的能力、結果的測量、奉獻精神以及最大限度地利用資金方面能夠與(救世軍)相提并論”。 救世軍在美國的發展也曾遇到過危機和挑戰,但正是由于其不斷改革創新的治理理念使其度過危機并得到進一步發展。 早期救世軍是“威廉·布斯的軍隊”,實行的是君主式的獨裁管理,整個組織高度集權和無條件服從。但當其范圍拓展到眾多國家后,管理的官僚僵化和失效同時出現。而其財產登記布斯家族的名下、將軍等高級官員世襲制等制度,也與現代組織治理理念格格不入。美國的救世軍在19世紀末期就出現過領導人不服從總部布斯命令、分立機構的危機,在布斯去世后又出現過爭奪地區領導人職位的事件。 正因如此,美國的救世軍向現代公司治理模式學習,改革了管理體制,并推動了全球救世軍的改革。現在的救世軍已不再是世襲制和獨裁制,而是引入了現代民主的決策機制,由各國家推選組成的委員會負責推選將軍,有任期限制。資產也改為由專門的信托公司擁有法定產權。全球的統一性和地方的主觀能動性,由此得到了統一。 管理大師杰克·韋爾奇說過“軍事化管理改變了商業思維”。彼得·德魯克也曾說過在培養領導者方面做得最好的是美國軍隊。中國商界也曾一度將孫子兵法等軍事著作引入商戰,成為商學院的時髦課程。商業機構向軍隊學習,有效提升了管理的績效;而公益組織同時向軍隊和現代公司學習,則是美國救世軍保持管理高效的秘訣之一。 因此,現代公益組織應向軍隊學習管理,學習其對使命的明確追求,品牌的統一管理,組織動員的高效,管理邊界的明確區劃;向現代公司學習,做到產權和經營權的明晰、服務產品的差異化、績效考核目標的量化、成本的精細控制等,可以有效提升公益組織的績效,打造出最有效的組織。 |
相關閱讀:
- [ 06-05]救世軍在悉尼展開紅盾募捐活動幫助困難人群
- [ 11-30]老人匿名自測艾滋 公益組織免費幫助
- [ 11-19]從稱謂看美國公益組織治理理念
- [ 09-23]中國慈善透明報告:僅3成公益組織透明指數及格
- [ 05-29]公益組織高管:人們不信任公益,是不信任政府包辦
- [ 04-21]成都市公益組織聯合救援隊災區求援 播報十大急需物資
- [ 01-06]調查稱我國8成公益組織透明度不及格
- [ 12-06]民政部要求公益組織須公開救災捐贈全過程
- [ 06-21]學者稱公益組織應避免道德優越感 慈善非政府職能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