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年春節期間,“微信紅包”一夜走紅,微信支付的綁定用戶數量大增,再次印證互聯網金融的強大能量。互聯網金融為什么在中國突然爆發?有幾方面因素不容忽視。 首先,對傳統金融體系的不滿,對于互聯網金融的熱情起到支撐作用。雖然近年我國金融體系發展迅速,但無論是商業銀行難以放下的傲慢心態,還是股市的“賭場”效應,都使得許多實體部門主體懷有怨言。一方面,多數資金供給者難以找到有效的投資產品、財富管理渠道、資產配置模式;另一方面,大量的資金需求者,包括小微企業和個人創業者難獲有效的資金支持。在這種金融供給與需求嚴重失衡的前提下,互聯網金融的“橫空出世”與鋪天蓋地的宣傳,為滿足其迫切的金融需求既提供了可行的模式,又“畫了新的大餅”。 其次,民間資本的積累與投資熱點缺乏,為互聯網金融推波助瀾。近年民間財富積累迅速,各種各樣的資金流入到“民間資本”的大范疇里,形成擁有短期逐利性的“熱錢”。而實體部門的生產效率下降、邊際資本收益率增長乏力,以及金融投資市場的容納力有限,都使得大量“饑渴”的資金期望尋找新的“藍海”。互聯網金融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間,處于金融活動的“邊緣地帶”,監管部門對其持相對“友好”的觀望態度,概念模糊到能融合眾多業態與商業模式,并能抓住具有創新和探索心態的新一代金融消費者,這些元素都使互聯網金融成為資本追逐的“寵兒”。 還有,實體部門的金融熱情不斷提升,傳統金融部門的邊界在變得模糊。與西方產生于“大樹下”的草根金融逐漸演變為“高富帥”有所不同,我國金融體系一開始就是“頂層設計”,自上而下推動發展,長期形成了“高高在上”的心態。西方金融發展更多是根源于實體部門的內生性特征,如信用卡發行、證券化創新等,在許多國家最早都由實體企業自發推動。互聯網的發展帶動電子商務飛躍、服務業結構變化、產業結構提升,由此使各類具有產業鏈集中性特征的新型企業出現,并且有可能、高效率、風險可控地自發提供或發掘金融資源,不再必須完全依靠傳統金融機構或資本市場。這種根植于實體部門需求的互聯網金融創新,往往是相對健康的,也是最有生命力的。 需要注意的是,發展互聯網金融的口號之一是使得以傳統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業“走下神壇”,但同時也要避免制造新的“金融神話”。金融畢竟不是人人都能涉足的領域,金融產品也不是人人都能賣的“大白菜”,它需要特定的專業技術、行業積累與監管環境。全球金融發展至今,我們腦海中定義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并未創造出全新的、替代傳統金融的體系架構,只是出現了一些新的金融功能實現形式、一些新的金融組織與產品模式。 對于處于邊緣地帶的互聯網金融創新,一方面監管者要有容忍度,另一方面也不能純粹依靠企業和行業自律來進行信用構造,更需要游戲規則的制定和完善。▲(作者是中國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員) |
相關閱讀:
- [ 02-08]美國失業率意外跌至6.6% 為金融危機以來最低點
- [ 02-08]農村金融鼓勵民資入股加盟 加快制度創新
- [ 02-05]互聯網金融這寶那寶安全否 六成用戶很擔心(組圖)
- [ 01-30]消息人士稱美國正準備對烏克蘭實施金融制裁
- [ 01-27]福建將全力推動金融、物流等領域的對臺產業對接
- [ 01-25]農村金融亂象:互助合作社人去錢空事件頻發
- [ 01-23]金融時報:外國投資者“掌控”倫敦樓市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