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最高法院要求,過去較難向社會公開的政府敗訴判決書也要放到網上晾曬。據媒體昨天報道,北京市一中院近日連續公開了4起區政府敗訴案件的判決書。(2月11日新華網) 相對于以前對“民告官”現象的遮遮掩掩,如今對此類案件處理公開的信息透明度得到大幅提升,連續公開4起政府敗訴案件,把“敏感”公布于眾,彰顯了民眾與政府之間發生糾紛,法律從中裁決時雙方法律地位的平等。 公開政府敗訴,這是法治的進步,體現了法律的絕對權威,展現了維護人民權益,就是要“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類似情況積少成多,會形成涉及政府官司,勝訴與敗訴都會坦然公開的常態,而這種常態將對政府部門如何開展工作產生積極影響,將進一步倒逼政府部門依法行政,促進政府部門權力規范運行。 過去一些地方的一些政府部門,開展工作容易陷于粗暴行使權力、權大于法的怪圈,在執法方法和步驟上,不能科學恰當面對問題,如此一旦簡化了流程、逾越了程序,最終會遭遇“民告官”的結局。但是,一些政府部門不怕被告,原因是即使被告而輸贏并不重要,輸了別人也不知道。長此以往,會對政府形象構成傷害。 當官司會輸,而且輸掉也將要公開的時候,這一切,對政府部門應有所警示。政府部門將無法對輸掉官司無動于衷,因為被告或是輸掉官司終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畢竟會致使自己形象受損。而如何避免政府公信力的流失,顯然要減少被告的幾率。這時候,對政府提出的新命題是:一方面是“依法”,倡導法治精神,強調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政府越權濫權一樣會被追究問責,被告后輸掉官司也在常理之中。 所以打造法治政府,推進依法執政、依法行政,應是不折不扣的工程。另一方面是“透明”,促使政府依法行政,需要政府制約和規范行政權力。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正如十八屆三中全會《深化改革決定》文件指出,必須構建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體系。 (梅劍飛) |
相關閱讀:
- [ 01-09]2014成中國“變革之年”:改革成果將惠及普通人
- [ 12-26]“重拳出擊”打破“民告官”難的局面
- [ 12-26]約束權力,行訴法為權利撐腰
- [ 12-25]行訴法大修應直指權力歸位
- [ 12-25]民告官執行難如何破解
- [ 12-25]法庭之上豈分官民
- [ 12-25]行訴法啟動首次大修 意破“民告官”困局
- [ 12-24]打破民告官“三難”要消解權力磁場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