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工作原因,與醫生、護士接觸很多。最近明顯感到一個變化是,醫務工作者的職業熱情在下降。在一些縣鄉,“樓起來了醫生走了”的現象也較普遍。想起兩會上一位政協委員的擔憂:“這些年,我負責大學招生,發現‘醫學’不再是一流高中畢業生青睞的熱門專業?!辈还苁轻t院留不住人,還是職業吸引力下降, “醫生去哪兒了”,這個問題需要我們認真面對。 平心而論,“白大褂”們著實不易。本科醫學生畢業最少需要5年,博士醫學生最少需要8年,執業要求高,工作壓力大。許多醫生每天接診數十人甚至上百人,長期處于超負荷狀態。在不少人眼里,學醫、從醫不僅是件苦差事,而且風險不小。最近頻頻發生的傷醫事件就引起廣泛關注。僅2月,暴力傷醫事件就發生七八起。某醫院有個內部調查,發現不愿子女從事醫生職業的比例竟高達80%,上述情況正是主要原因。 雖然基層醫生的流失涉及資源配置失衡的問題,但我們不能不正視,如果任由醫生“出走”、“醫荒”蔓延,任由醫患關系越繃越緊、優秀人才遠離醫學之門,那么醫療改革如何獲得持續的動力?明天,誰來給我們看???當下,我們的醫療資源整體還比較短缺,資源不均衡較為突出,而醫療資源供需矛盾還在加劇,僅從“銀發族”看,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已達2億,20年后將達4億,超過美國總人口,如不未雨綢繆,看病問題屆時將更加突出。 如何喚回“白大褂”的魅力?怎樣找到醫患關系的和諧平衡點?這些問題均指向醫療領域的深層積弊。目前,我國藥品和耗材價格虛高,醫療技術服務價格偏低,“以藥養醫”困局仍未破解。比如,做一個胃癌手術,一般需要3位醫生、2名護士和2名麻醉師,歷時約3小時的努力,手術費只有幾百元,嚴重背離了醫務人員的勞動價值。怎么彌補收入?只好從其他方面想辦法。業內人士透露,有些耗材在國外售價僅200美元,到了中國可以翻幾倍。不少醫院就是靠藥品、耗材、儀器檢查來獲得主要收入。創收導向和經濟考量之下,加上醫患溝通渠道不暢,導致醫患雙方缺乏信任,容易“擦槍走火”。 一位醫生感慨,實現醫生的價值,就是要讓醫生靜心看病。沒有公平合理的利益機制,缺乏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的勞動收入,醫者難以靜心,患者也難以安心。正是鑒于這一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健全醫務人員等適應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為重建醫患信任鋪墊“地基”。 實現“病有所醫”是一個系統工程,診治醫療行業自身的沉疴痼疾,必不可少。深入推進醫改,理順醫藥價格,還原醫療技術服務價值,讓醫生靠技術吃飯,拿“陽光收入”,才能重塑職業價值,讓醫生行醫有尊嚴,讓醫患之間多一些順暢。 |
相關閱讀:
- [ 03-12]醫院就該納入公共場所治安管理
- [ 03-11]醫改不妨多傾聽醫生的聲音
- [ 03-05]遏制傷醫行為亟須專門立法
- [ 02-27]官員夫婦毆打護士,戾氣何來
- [ 02-25]“拒醫療紅包協議”不只向醫患提要求
- [ 02-25]揚言砍醫的當事人僅道歉還不夠
- [ 02-25]醫生QQ群問診有助醫患雙贏
- [ 02-25]“想砍人”和“喊下課”都須學會和解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