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歸市場”的精髓就在于決定市場博弈和利益分配的是市場正常的供需關系和公眾的自主選擇。香港市場新股發行采取的是注冊制。市場監管者主要審核的是擬上市公司是否符合香港的上市規則,即形式審核。同時,把IPO實質性審核和價值判斷歸還給市場,讓投資者真正能在充分獲取信息的基礎上,基于自身利益遵循按質論價的市場法則給予定價。 雖然萬洲國際公告將自己上市失敗的原因歸咎于市況不佳,但萬洲國際從去年底突擊重獎高管,到今年匆忙改名、宣布啟動港股IPO,存在諸多蹊蹺之處。此外,包括鼎暉、高盛在內的PE想借此次IPO退出的動機太過明顯。最終結果是遭遇香港投資者用腳投票,鎩羽而歸。 在這場博弈當中,市場最終能夠占上風,監管方、投資者以及中介機構充分的信息披露都起到了作用。這也給國內IPO改革提供了借鑒——做好制度頂層設計,充分信息披露至關重要。 從去年11月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以來,“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 作為監管部門,要根據新股市場化發行原則,完善頂層設計,強化監管,在完善事前審核的同時,更加突出事中監管、事后嚴格執法;作為發行人,也是信息披露第一責任人,不但要充分披露信息,履行承諾,更要承擔責任,建立相應的賠償機制,提高違規成本;保薦機構及其他中介機構應盡職盡責,履行相應義務和承擔必要的責任,因其為發行人首次公開發行制作、出具的文件以及在后續督導過程中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給投資者造成損失的,將依法賠償投資者損失。 更重要的,作為投資者,應提高投資判斷能力,認真閱讀發行人公開披露的信息,自主判斷企業的投資價值,自主做出投資決策,對自己的錢袋負責,自行承擔股票依法發行后因發行人經營與收益變化導致的風險。 此外,從萬洲國際在港遭遇對照國內A股市場來看,筆者認為,內地正在推行的注冊制改革還必須盡快解決幾個問題:一是證券監管部門和司法部門需要與注冊制相匹配的強有力的法律手段和執行能力;二是市場參與各方的誠信水平需進一步提高;三是退市制度的完善。 |
相關閱讀:
- [ 05-12]“預披露≠發新股”難解市場壓力
- [ 05-08]阿里赴美上市,中國股市當反思
- [ 05-08]阿里上市短期目標更緊要
- [ 05-05]萬洲國際:錯把香港股市當A股市場
- [ 05-05]豪賭退市股“賭出”制度漏洞
- [ 04-28]老股轉讓應退出新股發行環節
- [ 04-28]IPO預披露需考慮市場承受力
- [ 04-23]“老干媽不上市”的理性解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