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中山大學校園管理綜合治理實施辦法(試行)》近日傳出,其中注明“謝絕嬉戲打鬧、逗弄兒童、在草地上休閑納涼和游戲娛樂等行為”。(5月27日人民網) 作為中大的畢業生,看到這個規定頗感遺憾。逸仙大道兩側的青青芳草,是中大學子心中最有象征性的校園風景。畢業照、婚紗照,不少畢業學子都遠道而來,一定要在這片承載了記憶的草坪上留念。平日里,埋頭書堆的學子在草坪上放松心靈;老人小孩在其上共享天倫之樂;不插電的音樂會讓草坪充滿藝術氣息……可以說,中大大草坪是忙碌生活的緩沖帶,為學子提供一片詩意的棲息之所,也是中大博大寬容精神的生動注解。 然而,如果僅僅為了管理方便,以護草之名謝絕“進入草坪”,未免太過草率,也太過“不近人情”。 其實,不只是中大,在國內很多地方,嚴格的草坪管理也一直是環繞在民眾心頭的疑問。國外的草坪是公共活動場所,草坪上多是游人聚集,野餐閱讀嬉戲,成了一道賞心悅目的人文風景線。而國內的草坪,多作為視覺景觀設計,常赫然佇立著警示牌“請勿踐踏小草”。柵欄,籬笆,石砌也在游客和綠地之間產生了一道隔閡感。都是草坪,為何國內的草坪如此嬌氣? 首先,顯而易見的原因之一是中國人多。草坪再好,熙熙攘攘的人群也讓小草無可休息,給其造成毀滅性打擊。另一方面,還歸咎于品種差別。國外一般都為耐踩型草種,養護成本較高。國內的多為觀賞型草種,若是過度踩踏會導致死亡,所以不允許踩踏。 然而,哪種草更適合現代民眾生活需求,如何找準城市中草坪的功能定位,是更迫切需要厘清的問題。觀賞型草坪和休閑型草坪,誰更能“造福于民”?以中大為例,南校區綠化率高達50%,草坪面積高達30多萬平方米(中大官網數據),如果將如此大面積的草坪圈養起來,學校的公共區域將大幅度縮小,學生的公共生活也必然受到影響,活躍在草坪上的學術交流、親子活動何去何從?對于建筑密集的城市中心,觀賞型草坪也許有必要存在。但對于寬敞的大學校園,這樣大面積的草坪定位為觀賞型草坪是否有點可惜? 對于中大的草坪新規,校園草坪不該一刀切“禁入”,管理部門不妨考慮是否能改種耐踩型草種,或者分時段開放,切莫讓一紙禁令終斷了草坪上的歡聲笑語。 |
相關閱讀:
- [ 05-03]架設鐵絲網不如修筑一條甬路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