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假紀委行騙!廣東省紀委日前發布消息,近期省內發現多起不法分子以省紀委名義,通過制印假公章、假公文,向黨政機關或領導干部寄送敲詐信件、推銷高價書刊,或其他違法行為,嚴重損害紀檢監察機關的形象和聲譽。為此,省紀委提醒,干部群眾要提高警惕,遇到類似情況時應及時報案。 細心的人們或許已經發現,近年來“山寨紀委”時有所聞。就在上個月,有三名男子假冒紀委干部,跑到陜西銅川市食藥監局,聲稱要“雙規”局長,結果被當場識破。在更早之前的重慶,也是三名“山寨紀委干部”,大搖大擺地走進某局辦公室,在眾目睽睽之下“押”走了局長,騙走14萬元。 碰到這種事情,人們很自然地會想到,這應當是許多黨員干部“不干凈”,給“山寨紀委”提供了行騙的巨大空間。這當然也算得上原因之一,但顯然不是催生“山寨紀委”的主因。要知道干部“不干凈”這個問題,由來已久,為何前些年極少聽說有“山寨紀委”行騙? 依照我的看法,“山寨紀委”說起來也是個“與時俱進”的現象,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征。按照市場經濟的邏輯,什么商品好賣,什么商品的“山寨版”就越多。“山寨貨”雖然可恨,但其實是對正品的肯定。在“詐騙官員”這一領域,騙子手法也是花樣翻新。以前騙子喜歡冒充“小妹”詐騙,后來又增加了“將軍”的行騙伎倆。這倒是可以充分說明,是“不干凈”的官員供養了這些騙子。可是隨著中央反腐持久發力,廣大黨員干部都在努力潔身自好,這無疑會擠壓騙子的行騙空間,騙子必須尋求新的騙局才能適應“形勢”。 說起來,也正是持續不斷的反腐,讓廣大民眾真正認識了紀委。要知道,多年來,民間百姓不知紀委者,大有人在。在當下反腐行動中,越來越多的人終于知道,原來紀委是抓貪官的,原來紀委是貪官最害怕的官方機構。真正認識了紀委之后,騙子也就從中嗅到了“商機”,“山寨紀委”也就應運而生。如果紀委的威懾力不夠,騙子想必就懶得去冒充了——某種意義上,“山寨”也是對“正品”的認可。 所以,“山寨紀委”的興起,其實是民間“市場”釋放的一種信號,這種信號既有積極的因素,也有需要反思的因素。積極的一面是,紀委反腐的執行力和威懾力在提高;需要反思的是,紀檢監察機關自身是否存在一些問題。 值得欣慰的是,“山寨紀委”的伎倆,沒能像“小妹”和“將軍”那樣管用,目前來看,真正上當受騙的黨員干部寥寥無幾。所以有理由相信,只要真紀委的反腐工作持續給力,經得住考驗,“山寨紀委”的破產會是很快的事情。 椿樺 (媒體評論員) |
相關閱讀:
- [ 06-05]權力只手遮天的危害更甚于腐敗
- [ 05-26]“制度的籠子”對監督者也不例外
- [ 05-26]中紀委網站播《一代廉吏于成龍》有深意
- [ 05-21]中紀委向自身“開刀”驗證反腐無禁忌
- [ 05-19]落實主體責任 才有風清氣正
- [ 05-19]中紀委“每周通報”讓制度反腐常態化
- [ 05-15]防止“燈下黑”,也得靠制度
- [ 05-12]反腐監管沒有例外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