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失效的奧秘
2014-07-16 07:59:31? ?來源:長江日報 責任編輯:林雯晶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組織官員觀看一些“反腐警示片”或“腐敗案例展覽”,許多地方曾視為有效的反腐工程。近日一些新聞,卻讓人對這種“警示反腐法”的實效有疑。 7月15日,各報披露原公安部副部長李東生因腐敗被采取“強制措施”的同時,還以“好事成雙”的喜悅報道:又一個法院院長栽了——遼寧大連中級人民法院院長李成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在接受組織調查”。聯想半月前幾起監獄官員腐敗被抓的消息,回顧近年常有紀委書記、政法委書記、省高級法院院長、反貪局長、監獄長腐敗入獄,人們不禁困惑,這些負責查辦、懲處、管教腐敗分子的官員,天天都在接受腐敗案例的警示,天天都聽見以淚洗面的貪官哀吟“入獄方知清貧好”,何以無動于衷,絲毫也不資治通鑒呢? 這種困惑,乾隆皇帝早有過。乾隆四十六年(1781),“聰以知遠,明以察微”的乾隆查處了制造“甘肅捐監冒賑貪污案” 的浙江巡撫王亶望。在將王亶望等56名同案貪官皆斬立決后,乾隆又令閩浙總督查抄王亶望家產送京。但乾隆親自驗貨時,發現所送王亶望財寶與查抄清單嚴重不符,許多名貴寶物被調包。乾隆以為,剛剛嚴懲了王亶望等一批貪官,已對全國高中級官員進行了一次極好的反貪警示,近幾年不會再有高官以身試法了,官員們即使收受禮物,也多保持“進九退三”謙謙君子風。此次調包案,必是一些“無知者無畏”的小吏所為。可嘆最終查處結果,卻是閩浙總督陳輝祖所為。乾隆驚呼:陳輝祖出身“世家”(陳父曾為廣東巡撫),居然在查處王亶望時頂風作案,前仆后繼!如此“侵帑剝民盈千累萬,為從未有之奇貪異事!” 然而,乾隆此時一面下旨“朕于此事,不勝漸懣”,一面又自信地認定,貪官如此“明火執仗搶皇宮”,與朕治國之策無關!即便明知“各省督府廉潔自愛者不過十之二三”,也堅決相信只要將少數喪心病狂、無君無父的道德敗壞者殺一儆百,天下就會重新太平,“大清億萬年,無疆之休”。乾隆朝雖有六大貪官案,無損于我乾隆成為古今第一“十全皇帝”。 不幸,歷史不承認乾隆的自信。今日中外學者共識,正是乾隆的過度自信造成大清衰亡。美國學者歐立德今年的新著《乾隆帝》揭示,由于乾隆大興文字獄,特別是1773年以來,借修《四庫全書》之名再現焚書坑儒,清朝已墜入“內無言官監督,外無輿論約束”的監督真空狀態,全國呈現“惟以一人治天下,喜看天下奉一人”高度集權制。于是,王亶望之死沒有警示陳輝祖緊跟,陳輝祖自盡更不能阻止和坤讓清朝“虎患連年”。 欣聞中央領導近日提出“好干部也是管理監督出來的”,這表明人們已經重視研究“警示失效”的奧秘,期望千方百計避免“乾隆困惑”和“乾隆自信”。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 |
相關閱讀:
- [ 07-15]網絡反腐須告別網友“起哄”
- [ 07-15]紀檢體制改革,為反腐注入新動力
- [ 07-15]金融反腐要抓好源頭治理
- [ 07-14]“吃藥反腐”?勢必還要對癥下“藥”
- [ 07-14]“吃藥反腐” 誤讀背后的渴望
- [ 07-14]“周末見”讓反腐漸入佳境
- [ 07-14]中國反腐正從治標走向治本
- [ 07-14]“吃藥反腐”?科研“應用”需謹慎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