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漲了! 7月21日開始,上證指數連漲六天,輕松破了2100點的關口,并于月底站到了2200點以上。8月,行情繼續。大盤稍作調整之后繼續向上,成交量也相應放大。近幾個月難得一見一日百億的成交,而7月下旬至今每日基本放量在150億元以上,偶爾還能見到高于200億以上這種熱火朝天的日子。沉靜一段時間之后,A股盼來難得的走牛行情。 春江水暖鴨先知。公募基金行業今年上半年出現大批投研人員離職潮。個中原因,除了行業紀律整肅之外,也不乏見到抽身賺錢的動機。基金經理和研究員長期浸淫A股,嗅覺靈敏,預判到今年下半年牛市可能到來,就先行一步跳槽到更容易積累個人財富的私募基金去,希望能夠憑借牛市實現快速的財富積累。當下出現的行情,似乎在印證這些“老鳥”的判斷,也可能彌補了不少投資者的損失。 A股帶給股民的記憶可謂痛矣。且不說10年間A股走勢完全無視基本面的騰騰增長,近兩年的“新傷”也不少。2009年國務院推出“四萬億”一攬子刺激政策之后,股市一度上漲到3478.01點。然而隨后A股就陷入5年熊市當中,慢慢騰騰地這個月跌一波,那個月再來一下,消磨著投資人的耐心和財富。2013年6月,受“錢荒”等因素影響,A股暴跌近500點,一路刷新近年來的低位。最底部,上證綜指不到1850點。很多投資者對此應當記憶深刻。 此后,股市開始反彈,但節奏還是顯慢。算而今距離1849大底已經一年有余,可股指仍然沒有回到暴跌前的水平,今年初上證綜指又跑到2000點以下探了兩次。可真難熬啊,漫漫熊市何時了?好容易等到現在,連著見了幾根長長的大陽線,也再現了久違的跳空高開。非常痛快。 7月大漲有明確的短期刺激因素。6月10日起,新股發行再次開閘,并于7月15日起開始呈現批量上市的態勢。新發行的股票獲得資金的熱烈追捧,普遍上市首日大漲44%。事后來看,網上投資者的年化打新收益率超過13%,基本秒殺市面上各種理財產品。因此,與2013年股市“錢荒”截然相反,今年6月起A股資金風云際會,一時間近萬億元集結。熱炒新股的效應一定程度上帶活了大盤,對投資者的情緒有明顯作用。 更決定性的力量與外資有關。一段時間以來,外資唱空中國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基本著眼點在于中國經濟下滑、產能過剩、債務高企、房地產泡沫等問題。國內經濟似乎暗流涌動,隱含極大風險,嚇退不少境外投資者。與此同時,印度、印尼、阿根廷、土耳其等新興市場弟兄們,在美聯儲政策轉向的影響下頗有“傷風感冒”的癥狀,匯率、股市等頻現狀況。新興市場資產價格不堪美國貨幣政策沖擊的刻板印象,似再要得到印證。中國盡管基本獨立于國際金融市場之外,但也受到牽連,香港恒生指數金融危機后復蘇力度弱,是為證據。 而近期自國內最高層的一輪輪動作相當大程度上重塑了資本信心。首先是政治上的反腐,通過陸續公布的幾樁大案顯示出空前的決心和力度,部分緩解了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的不信任。之后是宏觀經濟整體擘劃,在“微刺激”名義下出臺了一系列保增長措施,同時推了棚戶區改造等大家伙,差不多解決了今年一季度出現的宏觀經濟極為低迷的情況,緩解投資者對經濟增速失控下滑的擔心。最后,結構化改革方面,實質性措施頻出。7月中旬,國資委召開發布會,啟動新一輪國企改革,方向更加民營化。隨后上海、廣東等地出臺配套政策予以落實。國企問題可以說是A股長期積疲的“命門”所在,改革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但已經足夠讓資本重拾信心。加之外圍環境好轉,此前幾個“鬧事”的新興市場國家看起來也是“危而不險”,國際資本重回新興市場。 情緒和資金的引動成就了這一波漲勢。不過至今也難有人敢斷言這是A股大行情的開始。畢竟,當前上漲的邏輯并不牢靠,甚至可能有些“浪漫”。而且,至今股指上沒有回到2013年6月暴跌前的水平,因此要正視反方面的因素。 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經濟增速中樞的趨勢下調。2008年危機之后,中國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中的“出口”一直乏力,疲態延綿至今。為了應對危機,各級政府大量借債刺激基建和房地產,一時有力挽狂瀾之勢,但也留下遍地的債務隱患。如此種種,目前國內經濟增長中樞水平已經從危機前的10%左右下降到8%下方,并有可能繼續向下。今年的政府增長目標就只定在7.5%,增長換擋的同時,還疊加了當前鋼鐵、有色等行業的產能過剩,以及房地產行業的向下輪動,A股向下仍有充分理由。 考慮到這些,或可有助于投資者廓清各家觀點,拿來借鑒或揚棄。今天上漲并不代表著明天繼續,昨日大跌也不是說今日將會補漲。充分認識,客觀拿捏,控制情緒,才是投資正道之始。若無此功夫,那么淡看才好——這不過是茫茫股市起落的又一輪,普通人最多小賭怡情,也就罷了。 齊岳(北京職員) |
相關閱讀:
- [ 08-18]股市的光伏周期“在懷疑中成長”
- [ 08-04]股市“由熊轉牛”取決于改革預期
- [ 08-01]增加RQFII額度對股市影響有限
- [ 06-10]再行“定向降準”與樓市股市無干
- [ 05-30]要強制清除股市“害群之馬”
- [ 05-08]阿里赴美上市,中國股市當反思
- [ 05-05]萬洲國際:錯把香港股市當A股市場
- [ 03-12]股市要為注冊制付出代價?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