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8月11日在廈門環島路陽光海岸別墅區附近,大片垂榕林被攔腰砍斷。今年初以來,該路段綠樹先后3次遭到毀壞,共造成200棵樹木受損,涉及綠化面積約4500平方米,其中有10多年樹齡的垂榕樹被攔腰砍掉一半。在大力建設生態文明的今天,該市竟然發生公然毀林違法事件,令人為之震驚。倘若真是為觀海景而毀壞擋住視線的垂榕林,那無疑是一種令人不齒的蒙昧之舉。 有人或以為,這只是一起偶發事件,何足掛齒。其實,這種毀林行為已發生多起,是明顯的違法行為,本可以剛露頭就嚴肅查處,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發生?那里的居民、物業管理都會容忍嗎?那里的執法部門沒能及時發現嗎?不會見怪不怪吧?而在我省其他一些城市類似現象并非沒有。毀山造城、毀樹造景、挖山填湖、砍樹毀林等現象,不是還在發生嗎?可見,時至今日,還有些城市、一些人并沒有把建設生態文明當回事。 以生態學觀點來看,樹木與建筑為伴,就是最美的家園、最適宜的人居環境。城市寓所周邊有一片樹林,那是求之不得的綠色屏障。樹木乃至森林與建筑有著密切關系。原始人最早是在洞穴或樹上棲居的。人類早期建筑就是受到樹木的啟發,設想建筑有樹的一些生態功能。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人們萌發了回歸自然的情感,因而對建筑提出更符合生態的要求,除了要求實用安全外,還期望與環境相協調,凸現窗外的云淡風輕、顯山露水。如果城市少了森林綠地,人們被滿是鋼筋混凝土的冰冷城市“森林”所禁錮,那有多少幸福指數可言? 人與自然相互依存,是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關系。自然界是人類的母親,人類是從叢林中走出來的,理當敬畏自然、愛護自然。其實,人有生命,樹也有生命,自然界萬物都有生命,倘若樹木乃至森林消失殆盡,生態環境急劇惡化,必然會引發自然災害,危及人的生存,真可謂“樹之不幸,乃人之不幸”。海邊別墅借水而居,本是高級寓所。但建筑景觀再美,倘若少了樹林綠地,也會黯然失色。城市有山就有骨氣,城市有水就有靈氣。山水城市,半邊山水半邊城,開門可見山、推窗可見水,那是多么美妙的生活畫卷啊! “前人種樹,后人乘涼”彰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傾心種樹護樹歷來被民間傳為佳話。人是自然之子,愛護城市山水園林,“慎砍樹、不填湖、少拆房”,既是一種可貴的道義之舉,更體現一種科學生態觀、可持續發展觀。因此,建設城市生態文明,愛惜城市一草一木,既要造成強大輿論,讓全社會種樹護樹蔚然成風,成為人們追崇的一種美德,更要依靠法制,嚴肅執法,依法查處懲罰一切毀林違法行為。要以類似攔腰砍斷大片垂榕林的事件為反面教材,以案釋法,警示社會。唯此,才能有效保護城市生態環境,建設更多富有魅力的生態城市。(福建日報) |
相關閱讀:
- [ 07-04]橋洞種樹,要綠化面積還是存活率
- [ 09-17]“愚公”難過“礦渣”關?
- [ 07-05]高溫“烤問”現代城市生態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