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國醫院論壇器官獲取組織建設與規范管理分論壇上,國家衛生計生委明確,將建設全面立體的人體器官移植監管體系,依法嚴肅查處違法、違規的買賣人體器官,私下分配器官等行為。 據介紹,截至今年8月14日,全國共完成公民身后自愿捐獻器官2107例,獲取捐獻器官5787個,通過移植手術,挽救了5000多位患者的生命。 器官移植來源問題,是中國器官移植事業發展的最大阻礙。我國是世界上等待移植患者最多的國家。據統計,我國器官需要數量與供給數量的比例為30∶1。由于供需矛盾而引起的非法器官買賣和移植,給器官移植行業帶來不利的影響。 近年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黑中介組織和移植機構仍然在鋌而走險,非法買賣器官現象猖獗。7月,江西南昌青山湖區法院對非法買賣器官案庭審,揭開了隱秘的販腎交易鏈條:從網上招募供體,圈養供體,取腎、異地空運、移植,短短5個月,該犯罪團伙圈養近40人,販賣腎臟23個,非法獲利154.8萬元。此案僅僅是近年來日趨猖獗的非法買賣器官案的一個典型案例而已。盡管2007年國務院頒布了《人體器官移植條例》,以立法的方式明確禁止人體器官買賣,同時規定了從事人體器官移植的醫院準入原則,但是現有捐獻模式的單一遠不能滿足現實需求,客觀上助推了非法買賣器官黑市的火爆。 自去年9月1日起,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正式運行,國家衛生計生委發文要求,所有捐獻器官的分配過程,必須按照中國《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的要求,公正、透明、可溯源。 器官來源嚴重匱乏仍是移植事業的最大瓶頸,解決的重要途徑就是動員更多人加入生命接力,自愿在去世后捐獻器官。如何盡快解決器官捐獻來源問題,進一步依法規范器官捐獻工作,實現器官捐獻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和法治化,這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的現實問題。 器官移植亟須構建完整、公平的法律體系,器官移植捐獻立法該提速了。據了解,2007年國務院頒布了《人體器官移植條例》,我國器官移植管理初步實現制度化、規范化,但這部行政法規的立法缺憾甚多。建議必要時將條例升格為法律,制定法律層級更高的《人體器官捐獻法》。在升格為法律條件尚不成熟之前,應當盡快修改完善現行的《人體器官移植條例》。通過專門立法,積極鼓勵公民去世后捐獻器官,明確紅十字會在人體器官捐獻中的地位和職責,構建多部門聯動協調機制。依法建立一個符合倫理的、可持續發展的器官來源體系以及透明公平的器官分配機制,從法律和倫理上妥善解決器官來源問題。依法清剿器官黑市,嚴厲打擊非法進行的器官移植手術。依法建立有效的器官捐獻風險控制機制,依法控制人體器官捐獻潛在的法律風險。 現行《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的主要目的,在于規制醫療機構不規范的器官移植行為,較少規定關注如何推動器官的捐獻。根據《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第十條的規定,活體器官的接受人限于活體器官捐獻人的配偶、直系血親或者三代以內旁系血親,或者有證據證明與活體器官捐獻人存在因幫扶等形成親情關系的人員。這一規定在實踐中容易被規避和被濫用。建議修改相關規定,實現“嚴控活體”和“激活遺體”的良好效果。 在深化依法治國的背景下,器官移植亟待納入法治軌道,實現依法治理。期望有關部門加快器官捐獻立法,為中國器官捐獻事業撐開法律的保護傘。(福建日報) |
相關閱讀:
- [ 11-25]器官捐獻不能單靠利益激勵
- [ 10-11]“人體器官分配”究竟該如何“統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