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副部長潘岳在2014年全國環境政策法制工作研討會上強調,要通過實施新環保法,加緊制度創新,推動綠色轉型。環保系統為此要著力完善統一監管機制,積極參與國家宏觀綜合決策,強化環保部門監測職能,充分發揮環境經濟政策的作用,加快推進配套立法和制度建設。 為實現這些目標,潘岳還提出了包括新型環境污染應對策略、人體健康指標、城鎮化合理布局、強化環保準入和監管、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構建生態體制和應對綠色壁壘等九個環境法制研討題目。 新環保法的修訂和實施,再次折射出中國環保依然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一方面,中國環境污染總體依然處于惡化趨勢,江河湖泊和近海污染觸目驚心,大氣污染更是成為民生第一關切。另一方面,從中央領導到普通百姓,從政府部門到民間機構,對污染危害性的認識日益加深。幾年前引人注目的“環評風暴”,是政府和民眾向環境污染宣戰的標志性舉措,但是,限于整個經濟結構的轉型和政績考核的優化還有待時日,且環保治理體制的梳理遠未到位,中國環保靠運動式執法和行政主導力量來推進,治標難以治本。 因此,中國環保亟須從制度建設層面實現新的突破,這其中,新環保法的實施應當成為環保領域“法治”的楔子,成為進一步厘清監管體制、決策機制、執法機制、信息機制、參與機制、監督機制等各類機制的制度設計和運行的起點。 實際上,環保部門前幾年在信息公開、公眾參與、環境經濟政策探索等方面,已經有過一些積極的嘗試。當下,更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進程中,把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精神,融入到環保法制建設的系統工程中去。基于傳統而創新,基于現實而求解,環保部門需要直面新常態,解決新問題,在環保法制建設方面重點破解新型環境污染應對策略、人體健康指標、城鎮化合理布局、強化環保準入和監管等環境法制問題。 破解這些制度化難題,不僅僅是環保部門一家的事情,但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歷史進程,卻主要由環保部門來承擔,這是不爭的事實。當下,無論是環保法的實施,還是環保法制的建設,都更需要環保部門提升決策力和執行力,真正做到甩開膀子搞改革,真刀真槍治污染。 石彬彬(北京 職員) |
相關閱讀:
- [ 09-16]環保一票否決不能成擺設
- [ 09-15]環保聯合執法乏力是政績觀作祟
- [ 09-10]落實新環保法,當棄“緩沖”思維
- [ 09-09]“綠色青奧”帶來的環保啟示
- [ 08-14]我環保,我快樂!
- [ 08-07]環保主義者用什么說服世界
- [ 07-29]“環保一條街”是矯枉過正的潔癖
- [ 07-28]官企“同流合污” 催生環保“行賄賬本”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