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年三季度末,全國共有24個省份提高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養老金標準,較制度建立之初提高了35元。各地提高基礎養老金標準幅度不一,目前最高的是上海,每月540元,但安徽等省每月只有55元,省際差距最高已近10倍。 省際間基礎養老金的差距如此之大,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基礎養老金的承擔機制由各省統籌。具體來說,各省又存在不同情況,有的基礎養老金由省級財政負擔,鼓勵省內各地根據本地實際,增加地方基礎養老金,所需資金由當地財政承擔;有的動態調整基礎養老金標準,由省級財政和地方財政按照一定比例分擔。對此,中央已經高度重視,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建立兼顧各類人員的社會保障待遇確定機制和正常調整機制”,希望這能夠盡快落實。 基礎養老金過低、各地差距過大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基礎養老金過低且長期不調整,無法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也降低了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吸引力。地區差距的存在,實際上就是戶籍“含金量”的體現,不斷擴大的地區差距可能進一步固化將要改革的戶籍制度,與制度改革的方向背道而馳。 我國的養老金待遇的計發分為三部分: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盡管關于基礎養老金,官方并沒有明確的定義,但顧名思義,基礎養老金在微觀層面,應滿足居民最低的生活需求。即使在農村,每個月55元顯然都很難達到這個目的。基礎性養老金在宏觀上,應該體現在占財政支出的合理比重上,而無論是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是與一些中等收入國家相比,我國的比例不高,還不存在籌資負擔過重的問題。 既然我國已經提出了全民養老的命題,基礎養老金無疑就應該體現出公平性與基礎性。標準的確定,最好的參照應該是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于各地的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并不統一,在操作中可以由全國統籌最低數,最低數以上的部分由地方財政負擔。在2011年,我國已全面建立起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那么,基礎養老金實際上也應該與此對接,綜合考慮經濟發展水平及各項物價補貼等因素,實行一年一調。 考慮到我國地區發展的不平衡,存在省際差距可以理解。然而,省際差距近10倍,就顯得不太正常了。從現實來看,最高的也只有540元,也就是說,并不是高的太高了,而是低的太低了。基于此,只有盡快實現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與正常調整機制,在2020年前,全面建成公平、統一、規范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才能順利實現。(福建日報) |
相關閱讀:
- [ 11-29]基礎養老金各省差距不該這么大
- [ 08-12]求解“養老金差7倍”須破行政壁壘
- [ 07-30]養老金異地取現“以小見大”
- [ 07-03]做夢都想有養老金
- [ 07-03]保障養老金安全才能讓勞動者安心
- [ 07-02]養老金“碎片化”管理造成貶值損失
- [ 07-01]養老金并軌“兼容”應先行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