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鄭州多名殘疾人致電本報表示不解:殘聯冬季送溫暖,不送棉衣、被褥,卻給每人發了兩套少女裙褲。他們中的一些男士稱,四五十歲的男士,被送了少女裙褲,心里感覺特不舒服。省殘聯有關負責人回應稱,這些衣物系上海一家知名女裝廠家無償捐贈,因全系女裝,因此,無法根據需要發放。(12月8日 《大河報》) 毫無疑問,用少女裙褲“反季”送溫暖,受助人感受到的不是“溫暖”而是傷感。送溫暖的本意是給困難群眾雪中送炭,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而在冬季送單薄的夏裝,顯然不能幫困難群眾御寒保暖。這樣的送溫暖,會讓殘疾人傷心的認為,自己只是配合表演的道具。更令人擔心的是,送溫暖是困難群眾感受社會溫暖的重要渠道。有關部門用近乎施舍的態度對待殘疾人,可能會切斷他們與社會良性互動的渠道,讓殘疾人更自卑、更自閉。 為何鄭州市殘聯用這種透支愛心的方式送溫暖?表面看是以下兩個原因。一是形式主義泛濫所致。“送溫暖”泛指歲末年終各級政府對弱勢群體的支助行動。然而,當冬季送溫暖成為有關部門的常規動作后,各部門的動作開始走形、變樣、形式大于內容。于是,“送溫暖”成了一些干部的T臺,至于送什么、怎么送、效果如何,反倒無人顧及?二是施舍式的愛心派送。有關部門把送溫暖當成是施舍,總是抱著“有就不錯了,還管效果如何”的心態送溫暖。這種居高臨下的心態,“反季”送溫暖變得理所應當。 沒錯,“反季”送溫暖背后,確實暗藏著形式主義和施舍式派送的作風之弊。但目前,還有比這更直接有效的方式么?把這些裙褲發給女性志愿者和公益人士,雖能物盡其用。但這是捐助的跑偏,可能會引起媒體的彈評。而且,衣服保存半年以上,會發霉、損壞,造成減損。同時,衣物數量較大,河南省內沒有專門的倉庫進行存放。顯然,將這些裙褲留到夏季發放也不可行。可見,“反季”送溫暖不止是作風問題的T臺。 事實上,“反季”送溫暖,更反映出工作方式的落伍。據報道,此次“冬季送溫暖”活動,給鄭州100名肢殘人士發放了愛心物資。我想,在鄭州一定能找到100個家里有適齡女孩的殘疾人家庭。只要找到相關的登記表,做到精準發放并不難(倘若做成數據庫,更可以分分鐘搞定)。但遺憾的是,鄭州市殘聯并未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殘疾人數據。以至于,出現“四五十歲的男士,被送了少女裙褲”等尷尬的事情。 如今是一個大數據時代,通過大數據分析,我們可以輕松的從各種現實數據中,快速獲得有價值的信息,找到解決辦法。可令人無奈的是,相關部門連自己的小數據,都未利用好。這也許是“反季”送溫暖背后,有關部門亟待反思的事。 |
相關閱讀:
- [ 08-06]捐助災區應追求“更佳方式”
- [ 04-29]“掛面”老人受捐助折射民俗文化困頓現狀
- [ 01-10]捐助PK哄搶激發道德正能量
- [ 04-02]紅會慈善捐助可否VIP
- [ 01-23]我們不需要捐助
- [ 10-22]教育基金遭遇“零捐助”讓誰尷尬
- [ 08-25]莫讓愛心捐助化哀心
- [ 05-27]冠名捐助不應背離大學之道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