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用水該遵循“高水高用,低水低用”的原則,對高耗水的產業提高水價,對有效用水加強監管,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保障北京水資源物盡其用。 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正式通水,丹江水一路北上。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完工,歲末年初,1276公里之外的漢江水將流入首都千家萬戶。但這造價近2100億元(截至2013年)的工程,你真懂了嗎? 京津冀地區本來并不缺水。例如,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北京大學以西的西苑有很多噴泉,能看到成片的稻田。但隨著這幾十年工業發展與人口聚集,京津冀地區河道基本斷流,地下水超采嚴重,人均水資源量達到全國最低,不到300立方米。北京天津就更少,人均水資源也就是100立方米左右。現在北京市2000多萬人,如果達到3000萬人,會怎么辦,到3500萬人了,又該怎么辦?所以補充水源迫在眉睫,這是全國的戰略問題,不能僅僅算經濟賬。 此前一直有人擔心,既然造價2100億,那平均算下來一立方水要收20元才能收回成本,但實際上,南水北調工程利在千秋,不能只算一年賬,把成本均攤到多年,水費并不會多高。而且如果定價過高,受水地承受不了,不愿意使用。比如之前南水北調東線調水到德州,水價比當地水價高,當地不愿用,結果就只能躺在那里“曬太陽”了。既然南水北調是國家戰略性工程,那么大部分調水成本不應該納入到戶水價,政府理當做戰略補貼。 千辛萬苦六十年,讓鄂豫人民作出巨大犧牲的南水來了北京,一絲一毫都不該浪費。節水的概念會一提再提。而實際上,北京節水能力屬世界前列,節水理念已深入人心,但正如一個人得了癌癥不能怪頭發長一樣,節水不是解決水荒的根本方法,節水也不能以老百姓犧牲生活質量為前提。 資料顯示,目前最大的水浪費發生在工業和農業。如農業灌溉還處于非常原始的狀態,水資源有效利用率只有50%,而用量卻占了北京市用水量的50%以上。因此,未來北京的用水該遵循“高水高用,低水低用”的原則,對高耗水的產業提高水價,對有效用水加強監管,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北京水資源物盡其用。 |
相關閱讀:
- [ 12-16]南水北調需建長效補償機制
- [ 10-22]南水北調治污“禁入”比“關停”更重要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