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1月4日四川媒體報道,盡管當地早已公布成都市68位市級部門和區(市)縣人民政府新聞發言人名單及電話,但近日媒體隨機撥打其中20位新聞發言人的電話發現,有人“失聯”,有人“業務生疏”——一些部門的新聞發言人制度似乎有些流于形式…… 2014年12月6日,新華社公開點名批評:甘肅省慶陽市兩民警因飲酒打人致一年輕女子無名指尖斷裂,這則新聞12月2日便開始在網絡發酵。三四天后,警方公開披露的信息依然寥寥。面對質疑,當地新聞發言人始終以“沒有新聞發布”三緘其口。 此外,還有報道稱,深圳去年有媒體曾對全市新聞發言人進行電話調查,政府方面超過六成的新聞發言人電話無人接聽,接聽的半數也婉拒采訪。 新聞發言人制度的設立,就是為了讓發言人做政府與公眾溝通的橋梁,及時回應社會關切。但現實中不少新聞發言人要么用“沉默是金”包打天下,要么打太極、講官腔。這直接傷害了公眾的知情權,也是較典型的形式主義。 表面看,這是新聞發言人自身的能力問題,實際上則與缺乏應有的責任擔當意識,以及長期以來習慣成自然的長官意識密不可分。 2008年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就明確,需要社會公眾廣泛知曉或者參與的信息,政府部門要及時公布。為此,各地各級政府設立了新聞發言人制度。但上述種種現象說明,這一制度亟待補充和完善。一方面,應更加明確厘清政府部門必須向公眾公開哪些信息,另一方面,應把及時信息公開、回應社會關切納入相關領導的考核指標體系。惟此,才能讓新聞發言人實現角色回歸,而公眾也才能真正享有本該享有的知情權。 |
相關閱讀:
- [ 12-29]航班再失聯,東南亞航空業快速發展之憂
- [ 12-24]莫讓隱形經商“溫暖”了權力的附加值
- [ 12-24]干部“欠債失聯”是監管被呼叫轉移
- [ 12-24]監督應跑得過“欠債失聯”
- [ 12-15]高管頻頻“失聯”監管不能缺位
- [ 12-09]減少“失聯女孩”不能依靠“的姐車隊”
- [ 10-09]副市長“失蹤”本不必如此神秘化
- [ 09-24]新聞發言人不該與副市長同時“失聯”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