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改革立足于民生,這是改革成功的開始。接下的問題就是,改革如何突破既得利益者的阻礙,從“框架”落實到個案和民生里。】 一份有關公安改革的“框架意見”近日經中央審議通過,即將印發實施。從先期鋪開的法院改革和檢察改革來推導,“全深改”時代的公安改革也是“大政法改革”的一部分,它的目標指向,就是要用改革來保障嚴格執法與公正司法,為民眾提供平安、公正等公共產品。這也是警察權的價值依歸所在。 根據公安部的官方說明,此次公安改革的指向具體聚焦在三個方面:一是著力完善現代警務運行機制,提高社會治安防控水平和治安治理能力,提高人民群眾的安全感。二是著力推進公安行政管理改革,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務水平,從政策上、制度上推出更多惠民利民便民新舉措,提高人民群眾的滿意度。三是著力建設法治公安,確保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提高公安機關執法水平和執法公信力,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執法活動、每一起案件辦理中都能感受到社會公平正義。 不難看出,所有的改革都落腳在便民、利民、惠民上。警察權來源于民,本該予民以良好的公共服務。在所有公權力機構中,公安機關與民眾交集最多、影響最大,因而也被稱為“看得見的政府”。這也是公安改革歷來備受關注的原因。警察關注它,是利益攸關;民眾關注它,同樣是利益攸關。警察權若恣意,民眾必然遭殃。在中政委前不久公布的政法干警違法違紀典型案件中,就有“廣西平南民警槍殺孕婦案”。這類事件雖屬特例,但在“100-1=0”的公共輿論場上,對于社會治安和警民關系的影響卻是極為惡劣的。從客觀上說,公安改革不可能杜絕再有惡警出現(任何國家也做不到),但應努力將警察權傷及民眾的制度土壤減少到最低限度。 此次公安改革的15項“亮點”中,取消暫住證、建立公民信用代碼等,都是關乎億萬人日常生活的基礎工程。在100多項具體措施中,諸如實現快遞、物流、網購等行業實名登記等安全監管制度、加快建立跨省異地處理交通違法和繳納罰款制度等等,也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巨大變化。 公安改革立足于民生,這是改革成功的開始。改革就應該對外開放,只對內的改革,很容易受到部門利益的裹脅,淪為內部利益的再分配。從“平安中國”、“法治中國”的大視野來觀察公安改革,它不僅涉及到警民關系(權力與權利)的調整,也涉及到檢警關系、偵控審關系的調整。公安本屬行政機關,但又執掌刑事偵查權,因而與檢法兩家關聯密切。在長期沿襲的“公檢法流水作業模式”中,公安一家獨大,公檢法相互制約的憲法原則在司法實踐中有時被虛置。不少冤假錯案正淵源于此。而此次改革一改公安主導,強調要“圍繞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完善適應證據裁判規則要求的證據收集工作機制”,“完善偵查階段聽取辯護律師意見的工作制度”。由此觀之,“公檢法流水作業線”有望轉向“控辯審三角架構”的正義生產線。接下的問題就是,改革如何突破既得利益者的阻礙,從“框架”落實到個案和民生里。 |
相關閱讀:
- [ 02-16]公安改革讓民眾不再為辦證奔波
- [ 02-11]被舉報的公安分局局長到底是何面目?
- [ 01-21]抓誰不抓誰 公安能否說了算
- [ 12-19]“公安+城管”執法值得期待
- [ 10-29]牢記公安為民的莊嚴承諾
- [ 05-20]“贊助”公安讓基層計生工作變味
- [ 05-08]公安疑勾連駕校該好好查查這筆糊涂賬
- [ 08-23]為了“公安形象”就按下“警察摔嬰”?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