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廁破舊既是長期困擾揚州古城區居民的一大痼疾,也是揚州“三拆三整治”第二戰役要啃的硬骨頭。今年揚州市區計劃新建改建126座公廁,截至目前累計完成改建公廁66個,新建公廁4個,垃圾容器配置1520個。(4月21日中國江蘇網) 這次揚州市改造的廁所主要集中在老城區。之所以要改造,用施工方的話說,“老城區除了老人多,外來游客也多,方便清爽的如廁環境,也能給游客留下一個好心情。” 其實,全國有不少古城老街與揚州古城老街一樣很值得“到此一游”,但縱觀這些地方,好多同樣存在公廁破舊、廁所數量不足等問題,特別是“如廁難”已成為不少古城老街的一道硬傷,給游客留下不好的記憶。 別輕視“如廁難”對旅游帶來的負面影響,俗話說“人有三急,如廁第一”,如果出游者連解決“第一急”都無法滿足,甚至留下痛苦記憶,要指望他們下次再來恐怕很難。還有這些因為如廁難而受過傷的人,返回后對周圍的人痛訴那段如廁悲慘的經歷,也會影響和改變周圍人“到此一游”的選擇和計劃。 事實上,關于城市公廁的數量、分布、建筑面積均有具體標準及其要求。根據國家建設部《環境衛生設置標準》,流動人口高度密集的街道和商業鬧市區道路,間距為300~500米就應有一座公廁。一般街道間距不大于800米。舊區成片改造地段和新建小區,每平方公里不少于3座。為什么一些城市沒有達到此標準,一個主要原因在于鬧市區屬于黃金地段,地皮寸土寸金,為了不影響所謂的“土地財政”,于是舍小求大,讓修建公廁靠邊站。 都說民生無小事,何況如廁還是關系“第一急”的民生大事。在“修不修建公廁,改不改造公廁”的問題上,各級政府就得遵循“舍得法則”,修建公廁可能影響“土地財政”,卻徹底緩解了“如廁難”,提升了城市“旅游指數”,贏得了民眾的拍手稱好。更何況,“如廁難”還會影響旅游的發展,甚至砸旅游的鍋,也有大賬可算。 莫讓“如廁難”砸旅游的鍋!就修吧,修吧;改吧,改吧;造吧,造吧。? ? |
相關閱讀:
- [ 03-25]公廁歪理處罰,文明何不上前一步?
- [ 02-28]取消公廁星級易 管好公帑使用難
- [ 02-16]夫子廟非得有四星級公廁嗎
- [ 01-30]“兩會”該如何討論公廁難題
- [ 12-05]建公廁誤算三千萬,背后有啥隱情?
- [ 11-10]圍擋處方便,公廁難求是主因
- [ 11-07]公廁姓“公”不姓“私”怎能不為民所用?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