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地2014年平均工資數據陸續出爐,目前全國至少已有20個省份公布了2014年平均工資。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4年平均工資主要數據顯示,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56339元,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36390元,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分別為9.4%和7.1%。在已經公布數據的省份中,多數省份未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盡管“漲”勢喜人,但這組去年平均工資數據的公布,并無意外地引發了網民一片“拖后腿”的感嘆。人們紛紛留言表示,對照所在的地區,自己拿到手的工資沒有這么多,有的差距還不小。一些網友提出,不僅是自己,感覺周圍大多數人的工資都達不到所謂的平均水平。對于這樣脫離實際的數據,社會的情緒反應很大。 收入幾何,直接關系到個人的生活水平,是人人都有發言權的話題,作為一項重要的經濟數據,由國家統計部門定期發布權威數據也是必不可少的信息公開。但在近年來,幾乎每一次的數據發布都成了網民集中呼喊“被平均”的牢騷大會,平均工資的準確性與參考意義已經受到了強烈質疑,這恐怕已經不單是情緒宣泄的問題了。 從統計的技術層面看,平均工資計算出錯的可能性很小,但采用平均數這種統計方法本身,已經不再適合衡量工資收入水平。統計平均數,原本意在掌握一個地區在一定時間內的“普遍”收入水平。但是,在收入差距較大的情況下,采用平均值無法準確描述“大多數”人的收入狀況,兩頭的“少數”對平均值的影響往往令其失真,與一般人的觀感大相徑庭。 人們對平均工資的不滿,除了其不能真實反映收入以外,更重要的是,這項指標還會直接與間接影響到一系列的公共政策與制度,與很多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在決策層面,平均工資往往被用來衡量經濟水平和人民的購買力,能否掌握盡可能接近真實狀況的工資數據,對一個地區乃至國家的經濟運行與社會發展都至關重要。 在個人層面,社會平均工資的提高意味著與之聯動的各項社會保險繳費工資基數和繳費金額也將隨之上調。在以平均工資為基準的體系下,不同收入水平的群體對這一變化的敏感度顯然不同,收入越低,繳納社保的壓力反而越大,社會福利成為低收入者的負擔,勢必進一步加大收入差距,挑戰社會公平。 如今,用數字說話代表著“靠譜”,但數字之下還有更加生動的現實。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出現了新的現象與復雜狀況,體現在經濟社會指標上,亟須統計方法與理念上的相應跟進與革新。諸如更能反映整體收入差距的中位數、基尼系數等補充數據,或者提供更具參照意義的按行業和崗位分類統計數據等,未嘗不具備參考意義。歸根結底,人民并不需要違背常識與生活經驗的刻板數據,讓人們擺脫“被平均”的尷尬,是挑戰更是要求。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