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紅瑪瑙追問:環保法如何照進山溝溝?
2015-06-26 08:30:27?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近日,一則關于“南紅瑪瑙”的消息,將大涼山里一條“灰色產業鏈”展現在外界面前。四川大涼山美姑縣,山里人成群結隊攜帶工具,挖出數十米深的“巨坑”,盜采瑪瑙原石。他們只在意暴利,并不在乎對環境生態的破壞,于是,被挖出的巨坑,隨著漸漸降低的地平面,呈現在眼前。(6月25日《新京報》) 美姑縣,這個充滿現實主義的名字,源自這里有很多“美麗的姑娘”。然而,伴隨著新礦床的發現、原石價格的暴漲,“美麗的姑娘”有了新的“伴娘”——南紅瑪瑙。當一塊塊紅色的石頭被賦予身份和市場,一場關于血色南紅的追逐戰瘋狂上演。 演出不是沒有序幕,早在2009年,涼山發現南紅瑪瑙,因為少有裂紋和雜質,被看作比保山南紅更好的上等料。而2011年國內首次高規格南紅瑪瑙展,達成了高端南紅瑪瑙重回市場的起點。人性的逐利或許比資本逐利來得更直接與透徹,利益杠桿撬動著深山的耕作人,不管是為生計,還是為暴富,把鋤頭從農田掘到礦上,已然是紅色的誘惑給了山里人希望與夢想。 但攀附著南紅瑪瑙的社會難題日益凸顯,一方面是財富迅速積累帶來的膨脹效應,暴富的人沾染毒癮,另一方面是在縱橫的溝壑中掘金的人們命喪土方。與待價而沽的市場鮮明對比的是,綠色漸漸消失,地平面緩緩降低,神秘的大涼山留下一地挖掘的悲傷。 盜采在進行,破壞一直存在,禁令也未曾停止,然而執法者與采掘者互相追逐,躲貓貓、打游擊,尷尬的執法困境呼喚新環保法的剛硬牙齒。“史上最嚴環保法”落地,嚴在環保這樣的“軟衙門”有了“硬武器”,聚焦點在“按日計罰”、“行政拘留”等新提法、新舉措。而對于盜挖盜采等破壞生態環境,可供參考的條目是“舉報”和“訴訟”。“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發現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行為的,有權向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舉報。”套用這樣的條目狙擊南紅瑪瑙,有無成效取決于主管部門的理直氣壯和主動作為。 當然,新環保法生效以來,因破壞生態吃官司的不是沒有先例。2008年7月底,謝知錦、倪明香等人在南平市延平區葫蘆山開采石料,并將剝土和廢石傾倒至山下,造成原有植被嚴重毀壞。在當地國土資源部門數次責令停止采礦的情況下,謝知錦等人仍雇傭挖掘機到該礦山邊坡處開路并擴大礦山塘口面積,造成生態嚴重破壞,最終以身試法,受到嚴懲。而案件的標桿意義在于,這是新環保法實施后首例生態破壞類環境公益訴訟案件。大涼山期待著新法的風氣勁吹,一個能夠走進山溝溝的法律,需要的不光光是法的威嚴和莊重,管理部門接地氣的執法更能讓高高在上的法律深入山里人家,而后者也才是考量執政者的管理標尺。 南紅瑪瑙,裹挾著生態鮮血,一步步挑戰著法律的尊嚴。有人說,清朝時多是皇家貢品,少在民間流傳,被看作稀世珍品。如果環保法無法在深挖瑪瑙的“巨坑”中生根,南紅瑪瑙該成為大涼山消逝草木的悲情貢品。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