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老太暴打司機被拘后,我們還該有反思
2015-07-06 17:59:12?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雯晶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視頻截圖 6月27日,家住泉州市鯉城區、70歲的老太辛某珍因錯乘K1路公交車,與司機劉某發生口角,情緒激動的辛某珍用拐杖毆打劉某。辛某珍現已被公安部門治安拘留7日并罰款。(7月5日《東南早報》) 老太打司機被拘,各方心態也應“拘留” 陳懷瑜 打人違法,人盡皆知。法治社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無論幾旬老太打人,顯然都不為法所容——畢竟,你這不是佘老太君掛帥征西殺敵。老太坐錯車,發生口角后打人,依法受到治安處罰,這也是過罰相當、自取其罰。但我們若滿足于此罰之結果,隨后風吹云過,則此事今后或仍會發生。細究此案各方表現,入表及里,此中各方之“心態”,不妨也來個“治安拘留”,以此深刻反省,預防再犯。 顯然,發生口角,是老人杖打司機的重要起因。據當車視頻所現,一開始,辛某珍跟司機劉某商量下車之事,劉某有些不耐煩。后來劉某還說了一句:“你好好講我還會停車,現在我不停了”。另外,辛某珍開始砸車門后,劉某再次發話:“砸吧砸吧,反正砸壞了要賠,砸我也可以”。由此不難看出,如果老人首先意識到,坐錯車的主要責任在已,且能理解司機也是在遵守規定,也就不會一味無理地要求停車了;更不會因此心態失衡,就會“好好講”話了。則口角不會發生,打人的事,也就不會伴之而來。 除了老人,要為其沖動違法而付出代價,那么,當事的司機,包括乘客們,是不是也該有所冷靜的自我反思呢?比如司機,是不是也要做一名“有話好好說”的公交服務者?在車載機器提醒報站的同時,遇到可能會耳聾眼花的老人時,也要重點口頭詢問或提醒一下,以防老人坐過站。如果老人一上車,司機就能以此態度文明待客,相信即便老人仍然坐過了站,她也不好意思生氣了吧。再比如,如果老人抱怨或提出不合理要求時,司機仍能笑面相迎,待乘客如親人,相信二人語言上的你差我錯,就不會發生,老人也就不可能“伸手去打笑面虎”了。 同時,一車乘客,也不應眼看著二人爭吵,更不應任由老人打司機,相信只要有人從中勸和,或攔住七旬老人,這打人的事,基本上也就不會出現了。反之,如果大家都報有看客心理,兩耳連這窗內事也不管不問了——下次,當這樣的事發生到自己身上時,我們是否才會猛然警醒與覺悟而悔不當初呢? 打人的老人該受罰,但所有的當事者,以及全社會,或都應有所反思:不要讓一顆驛動的心,變成了易沖動的心;擁有良好的心態,才會減少更多的沖突與麻煩,眾皆不愿看到的結果才不致發生。 更多觀點: 誰給了泉州老太公交暴打暴罵的特權? 李云勇 老太暴打司機十幾分鐘,司機被打哭,年輕力壯的司機難道打不過老人?當然不是,為什么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呢? 輿論引導有問題。當今社會,如果年輕人和老人爭吵,哪怕年輕人有理,也習慣于被輿論扣上帽子:不尊重老人。為什么不鼓勵年輕人和老人大膽爭論呢?如此輿論氛圍造成的結果就是一小部分老年人強詞奪理,但是正義的聲音早就缺席了。 維權機制有問題。社會放縱一部分老人練成了新時代的獨門絕技——“無賴功”:老人威脅方式多多,你要還嘴,立馬住院,說是你氣病的;如果你敢對推,可能立馬就躺倒地下去了。一個又一個賠錢陷阱,當事人根本不敢保證依靠自身力量能維護好自身合法權益,這也就更加縱容了老人的暴力行為。 處理機制有問題。老人對他人暴打暴罵,就算責任全在老人,處理也輕,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老人不需要承擔責任。我在公交上碰到過暴力老人,也被一些退休老人暴罵過,結果查清與我無關,但是他們完全不必為暴打暴罵他人擔責。 我國60歲以上老人已經占總人口的13%,早早地步入了老齡化社會。老齡化社會,很多方面我們都沒有準備好,比如對老人暴打暴罵行為往往束手無策,放任自流。應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第一步就是不能淡化處理老人的暴力問題,依法追責,只有這樣老年人的暴打暴罵行為才能得到有效遏制。 老人暴打司機就能說“壞人變老了”? 斯涵涵 老人自己上錯了車,還如此蠻不講理,打砸公共財物和司機,的確令人氣憤。但是,冷靜地想一下,我們年輕人自己搭錯車,可能都會懊悔和心慌,何況一個拄拐老人?不到站不能停是公共汽車運行的規矩,任何人不得隨意破壞,一般人搭錯了往回搭車或者走回去便是,但是對于病弱老人可能就沒有那么簡單,加上雙方“溝通不當”,老太太又急又氣,脾氣一下子上來,便發生了這么一幕。 筆者并不是為老人辯護,只是覺得具體情況還是要具體分析。常言道:“老小老小“,老人身體機能、智力等都處于頹變階段,需要大眾給予特別關照,我們日常生活中其實不乏平日慈祥溫厚的老人,但特殊情況下,也往往變得不可理喻,而我們往往不予計較或一笑了之。設心處地,換位思考、冷靜對待是我們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 司機罵不還口打不還手是對的,因為老人身體不好,情緒不穩,本身已經處于“危機”之中,如果司機呈一時之勇,固然可以出口惡氣,但若造成老人意外,不僅有違公交司機的職責,恐怕還要付出慘重的代價。而現在有攝像頭作證,有輿論聲援,司機委屈的淚水沒有白流。 這個時候公交公司應該為自己的員工撐起保護傘,為司機堅守規則、“忍辱負重”頒發獎金,予以支持與安撫,公司還可以將視頻資料提供給老太太的家人,要求賠償經濟損失,若司機因此受傷還可以向法院起訴,向老太太及其家庭索賠,主張自己的合法權益,保護守規者,懲處違規者,不縱不枉,是現代法制的底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相對而言,老人畢竟是社會的弱勢群體,而打砸公交、尋釁滋事的并不只有老人,新社交媒體將個別老人的偏激行為聚焦放大,并得出“壞人變老了”的結論,其實對于眾多老人而言也是一種網絡暴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無論年齡大小,任何人違法違規都應該照章懲處,然而,法律不能包治百病,提升公共文明也不分男女老少,在強者與弱者之間、在情與法之間,還需要我們謹守一顆公正,寬容的道德之心,莫讓戾氣涌爆公共空間,我們才能相處和諧。 不怕倚老賣老,就怕為老不尊 李忠卿 歲數大的老人都是社會的寶貴財富,他們不僅為社會做出過貢獻,而且賦閑在家之后,并沒有忘記對年青一代進行傳幫帶,甚至還有一些老人繼續奉獻余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這種正能量彌足珍貴。 既要老有所養,也要老有所為,這顯然是一種最高境界,也是人們的祝愿。不可否認,生活中的絕大多數老人,無論做人做事都很靠譜,帶頭遵紀守法。因為只有先尊重他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這是相輔相成的,誰也不能置身事外。 然而,就有某些老年人做人做事偏離正常的軌道,行為舉止很不得體,一旦受到外界刺激,沒有達到心理預期,就會莫名其妙當場發飆。泉州這名老人的所作所為很能說明問題,誰都可能上錯車,這顯然是自己不慎造成的,與公交司機沒有任何關系,發現坐錯車后,本應尊重相關規定,在下一站及時下車返回,不必為難司機。可惜,泉州的這名老太失去了理智,對司機采取了暴力行為,掄起拐棍毆打司機長達十余分鐘。照我看來,并非司機無力反抗,而是不忍心還手,因為站在面前的畢竟是一位老人,如果奮起還擊,這樣的老人根本就不堪一擊。 這名老太之所以敢于“挑釁”,原因在于其拋出的一句狠話“你報一百次警也沒有用”,言下之意警察也拿她沒有辦法。確實,對待老人,全社會都必須給予尊重,但是作為老人也不能透支公眾的情感,從某種程度上說,你可以倚老賣老,擺擺老資格,但是千萬不能為老不尊,把別人的忍讓看作天經地義,那樣就會引起公憤。如果追究起來,同樣會受到法律的懲罰,相關條文上從來就沒有違法的老人可以豁免的規定。還是那句老話,尊重是相互的,老人還是自尊自重為好。 ?? |
相關閱讀:
- [ 07-06]老太打司機被拘,各方心態也應“拘留”
- [ 07-03]“司機忍痛工作”責任擔當背后的風險隱憂
- [ 07-03]老人暴打司機就能說“壞人變老了”?
- [ 06-17]女子被專車司機“性侵”不能惡其余胥
- [ 06-17]“領導司機跳江自殺”有什么好隱瞞的
- [ 05-20]從“最美司機”看保護司機健康的緊迫感
- [ 05-13]誰泄露了變道女司機的隱私信息
- [ 05-12]除了被打女司機還有誰應該道歉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