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問題出在農村空心,解題思路就應在填實】 項羽有句名言,叫“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千百年來,多少功成名就之士,無論飽學大儒,還是名官顯宦,告老還鄉、葉落歸根是很自然的選擇。如今,漸行漸老的第一代農民工,卻顯得顧慮重重,“近鄉情更怯”起來。是什么擾亂了他們的鄉思? 家鄉生活環境的變化,恐怕是重要原因。 自己回去了,子女不回去。城里打工還是比在家種地劃算。壯勞力向城市轉移,鄉村面臨“空心化”窘境。回鄉養老,不得不面對經濟上缺乏收入、生活上缺乏照料、人際交往上缺乏鄉情等種種難題。 既然問題出在空心,解題思路就應在填實。 城鎮化并不等于農民全部涌向大城市,中小城鎮也有發展空間。縣域經濟甚至鄉鎮經濟發展了,聚集起特色產業,拉動本地就業,支撐起城市生活,公共服務也可以集中提供。這種產業聚集、產城融合的新型城鎮化思路,在許多地區已經嘗試,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產業結構升級、城鎮規劃建設、基礎設施配套同步進行,家門口可以就業,打工不耽誤照顧老人,提升了“歸鄉”的吸引力。 然而,毋庸諱言,家門口培植產業,不是那么簡單的事。從數據上看,各勞動力輸出大省近年來有回流跡象,但具體了解,大家的顧慮還不少。一是嫌賺得少,家門口還是比不上深圳上海;二是怕不穩定,家鄉新長出來的產業鏈條還不那么結實,干著干著怕沒活了,讓人不太放心。 一口不能吃個胖子,讓家鄉也像打工地點那么繁榮,需要一步步來。在這個過程中,離不開資金、政策、資源上的傾斜。多個支點巧妙支撐,內外杠桿共同發力,才能撬動頑石。一段歷史時期以來,農村哺育了城市,哺育了工業化;如今,也需要城市反哺農村、工業反哺農業。另外,農村資源的進一步盤活也應該審慎探索。 城鄉均衡發展并非一日之功,需要踏實創業、踏實謀事。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