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公布了《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明確“終身追責”制,并強調對在生態環境和資源方面造成嚴重破壞負有責任的官員不得提拔使用或者轉任重要職務。(見2015年8月18日中國新聞網)對這一旨在加速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舉措,不禁為之點贊! 《辦法》明確規定,將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并強調,黨委及其組織部門在地方黨政官員選拔任用工作中,應當按規定將資源消耗、環境保護、生態效益等情況作為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對在生態環境和資源方面造成嚴重破壞負有責任的官員不得提拔使用或者轉任重要職務;官員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的形式包括:誡勉、責令公開道歉;組織處理包括:調離崗位、引咎辭職、責令辭職、免職、降職等;黨紀政紀處分;對追責對象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各級政府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是硬道理”的理念,確實是我國創造了經濟奇跡,使全國經濟總量躍升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位,這個成績是不容抹煞的。但毋庸諱言,多年來,許多地方政府出現了片面追求GDP的不良傾向,結果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并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但在資源和環境上已付出了巨大代價,交出了昂貴的學費。 造成上述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在發展觀上,缺乏科學性,只強調發展,忽視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在干部考核中,過分強調GDP,缺少資源和環保指標;在出現浪費資源、破壞環境事件后,只追究企業責任,不追究政府暨官員責任,等等。《辦法》明確規定,在地方黨政官員選拔任用工作中,把資源消耗、環境保護、生態效益等情況作為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并實行嚴厲的責任追究,把官員的“烏紗帽”與資源和環保緊密掛鉤,就會倒逼地方黨政官員堅持科學發展,真正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重視起來。 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度,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辦法》的頒布實施,無疑是對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的完善,也是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的有益探索,值得點贊。而更需要的,則是以抓鐵有痕、落地有聲的務實精神,把《辦法》落到實處。 |
相關閱讀:
- [ 08-11]營造良性電影生態
- [ 08-07]以生態文明視角 發現鄉村的價值
- [ 08-04]“干凈”與“生態”共舞
- [ 07-30]官員“能下”才能廓清吏治生態
- [ 07-18]讓政治生態更加風清氣正
- [ 07-15]“一票制”下的鳳凰古城,被扭曲的營商生態
- [ 07-09]政治生態關乎黨的興衰存亡
- [ 07-02]“滴滴打車”可拼車有利于生態文明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