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來看,有關環境問題的話語權格局,其實也在“悄然變化”。如果更多話語權集中到有協調能力、有大局意識的部門和機構,解決問題的統籌面會更廣、手段也會更多。 衡陽、六盤水、安陽、昆明、沈陽、臨沂……這些分布在中國東西南北的城市,進入了同一份名單。環保部全面推行“督政”措施一年時間,全國已有20個這樣的地級以上城市政府主要負責人被約談。 關于環保部的約談,前段時間進入公眾視野的,是發生在山東臨沂的一起環保風波。因為該市市長被約談,所以關停了一批企業,有媒體報道稱“造成6萬人失業”。雖然經官方證偽,并披露完成整改的企業已達31家,但“約談”的威力之大,倒也讓公眾和社會有了一個更直觀的印象。 環保部全面督政能顯出效果,緣于對地方形成的“雙重壓力”。環境問題有很強的專業性,無論是地方的環保狀況,還是其中的深層問題,環保部顯然都很熟悉。這樣的“專業性”,對于地方而言無疑有一種沒有借口可找的“專業壓力”。從程序上看,按照相關規定,約談內容要印發、約談事項要回應、約談提出的問題要限時整改,這也形成了一種“制度壓力”。更何況,還有問題曝光、約談對象姓名曝光這樣的“關鍵一招”。 從政府運行的角度看,這樣的約談是對傳統科層制的一個補充。“層層傳導壓力”,在環境這種“隱性政績”上,壓力難免會消減。雖然輿論認為環保部的垂直管理在“悄然啟動”,但在目前情況下,地方環保部門的工作困境,恐怕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環保部“一竿子插到底”,直接約談地方政府“一把手”,顯然是抓住了“牛鼻子”。 環境問題,其實不是能不能解決的問題,而是想不想解決的問題。當然,環境問題也不是一時一地的問題,而有一個更大層面上的統籌協調問題。這兩點共同指向的是環境保護問題上的“話語權分配”。如果地方說了算,恐怕在地方保護主義的作用下、在發展錦標賽的格局之下,環境問題難有突破;如果更多話語權集中到有協調能力、有大局意識的部門和機構,解決問題的統籌面會更廣、手段也會更多。 目前來看,有關環境問題的話語權格局,其實也在“悄然變化”。約談只是向地方傳遞壓力的手段之一。今年7月,中央深改組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一系列關于環保的文件,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的要求,建立環保督查機制的舉措,其實都是要加強環境保護上更為集中的“話語權”。 從這個角度看,環保約談機制的啟示,不僅僅是在環境問題上。從更大層面上看,這體現著改革的耦合性、協調性問題。當前,不管是環境問題、經濟問題還是其他一些更具體的問題,很多都不是局部性的,也不可能局限在一定區域內就能解決。對于這些問題,重整權力運行流程、改變權力配置比例,或能產生更好效果,而這可能也是改革的要點所在。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