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居時代的來臨,更多的是社會發展和觀念進步的產物,不僅是家庭結構的調整,也關聯著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值得引起關注,積極應對。】 據中國之聲《央廣夜新聞》報道,近日,一篇題為《上海85歲夫妻手拉手開煤氣點火自殺》的新聞引發社會關注。中國“一人戶”家庭數量明顯上升,全國的獨居人口已從1990年的6%上升到2010年的14%。根據國家統計年鑒,2013年的數據是14.6%;而全國“一人戶”占比最高的上海市,每四戶里竟然就有一個一人戶。 獨居時代來臨,看似引人擔憂,更多的是因為空巢老人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放大了獨居可能帶來的風險。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10年,獨老、老年夫妻獨自居住的比例已趨近總體一半,相比二十年前七成老人與子女同住的比例變化明顯。上海85歲夫妻手拉手開煤氣點火自殺的事件,提醒我們,隨著老齡化的加劇,如何滿足獨居老人物質與精神方面的雙重需求,讓他們安享晚年,已是刻不容緩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但事實上,老人只是獨居人群中的一小部分。近年來,作為一種潮流的生活方式,中國獨居族的陣營正迅速擴大,特別是經濟文化相對發達的大都市,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獨居現象日益普遍。而從世界范圍內來看,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獨居生活也是大趨勢。美國社會學家克里南伯格近日出版的社會研究報告《獨居時代》中提及,據他的團隊所做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在美國有3100萬人獨居,占成年人口的1/7,獨居的人占據了全美國28%的住宅,這個數字在1950年只有9%。歐洲的獨居率比美國還高,斯德哥爾摩50%的房子是一個人居住。 為什么獨居會成為潮流? 有人說,獨居是種富貴病。這多多少少解釋了獨居盛行的客觀原因。克里南伯格講道:“以歷史的眼光來看,獨居現象將長時間地成為當代發達國家的特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更多人擁有自己的住房,不再需要被迫和父母子女擠在一個屋檐下。相對發達的城市,意味著更多的公共空間,更便捷的交通,也提供了更多的社交機會,獨居并不意味著孤獨乏味的生活。 而從主觀上來看,人們更渴望自主和自由的生活。獨居的好處不言而喻,可以保持自身的生活方式,可以自由地支配時間,沒有人會對你半夜三點還不睡覺嘮嘮叨叨,你也不用總是被趕到陽臺上抽煙。社會觀念對不婚、獨居也越來越寬容。不僅是年輕人有對自由的需求,許多老人不愿意跟子女一起生活,也不愿意去養老院,更多的也不是沒有條件,而是他們更享受獨居的自由,不想失去自己對生活的控制權,成為兒女生活的附屬品。 獨居時代的來臨,更多的是社會發展和觀念進步的產物。面對獨居潮,我們完全用不著驚慌失措,但是,也要看到,獨居時代的來臨,不僅是家庭結構的調整,也關聯著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值得引起關注,積極應對。 隨著獨居老人的增多,我們的公共服務必須盡快跟上,為他們提供物質和精神雙方面的保障。在這方面,高度老齡化的日本已有前車之鑒,NHK紀錄片《無緣社會》中提到,日本獨居老人死在家中許久才被發現的事件,十年來增加1.2倍。如何讓獨居老人,尤其是那些“只能”獨居的老人,既能保留獨立的生活空間,同時又能受到最基本的照料,是當下不得不直面的社會命題。 當然,也要看到,獨居族也帶來了更多的商機。年輕的獨居者大多性格獨立、經濟自立,他們有能力購房買車,也崇尚更高質量的生活。如何提供更適合獨居族生活方式的消費品,比如有更多公共空間進行社交,更適合獨居的小巧精致的樓盤等,應是值得商家深度開崛的沃土。 總而言之,正視獨居時代的來臨,孤獨不是問題,獨居也可以很美好。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