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賣空氣”是生態文明之殤
2016-03-22 09:28:48?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2016年3月19日,被霧霾常深鎖的廣東珠三角各大城市的市民紛紛駕車逃離城市,到廣東粵北山區避霾。廣東省森林覆蓋率達到85%、排名第一的連山迎來了眾多城市避霾客,金子山上居住的壯瑤村民突發奇想,在山貨攤上出售空氣,讓城里人買空氣回家。(3月20日《中國經濟網》) 不僅大城市市民紛紛駕車逃離城市,而且村民也突發奇想做起了賣空氣的生意,這些行為都暴露出城市環境的惡化,是城市污染下的環保焦慮。如果城市環境宜人,空氣清新,還會有人舍近求遠驅車逃離嗎?還會有賣空氣的奇思妙想嗎?賣空氣還會有消費市場嗎? 雖然只是用塑料袋裝滿空氣,但是從市民的反映看,這種生意還是很有市場,受到不少市民的歡迎,一些市民真的掏錢買幾袋放到車上,準備帶回城里。人們對鄉村空氣的喜歡,反證出城市污染之重,這些現象值得反思。 城市環境污染由來已久,不僅到處霧霾籠罩,影響著交通安全和居民健康,而且帶動了口罩等防霾產品的熱銷,這些都是城市環境污染的例證。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市民紛紛選擇到鄉下避霾,躲避城市無處不在的污染,城市游客的紛至沓來,也就催生了村民賣空氣生意。村民賣空氣看似不可思議,卻有著穩定的現實需求。從村民賣空氣的現象中,我們能夠看到城市污染的嚴重,和市民對清新空氣的向往。 其實,村民賣空氣是生態文明之殤,更像是一種“行為藝術”,折射出環保焦慮,對緩解城市污染,改善市民生活,并不能起到根本作用。保護城市環境,改善城市空氣質量,還需要相關部門拿出切身可行的措施,一方面加大環保執法,比如減少機動車尾氣污染,比如淘汰和關停污染企業。另一方面注重環保理念,加大污染治理,培育綠色生活方式和行為自覺。這些才是治理環境污染的治本之策。 賣空氣只不過是治標不治本的一種噱頭,并不能解決空氣污染的根本問題。因此,相關部門應該從市民逃離城市和村民賣空氣中感到羞愧,引起重視,繼而知恥后勇,更好地保護環境。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