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公共交通不文明行為,一方面有賴于乘客加強自我約束,另一方面還要依靠制度約束。但現實來看,在人們素質還參差不齊、相關法規條例還不十分健全的前提下,單純的文明呼吁恐是“一廂情愿”,建設車廂文明還需要采取一些潛移默化的教育與引導。 近日,重慶首個地鐵文明專列“文明渝中專列”正式運營,車廂里文明禮讓、文明出行這些圖文并茂的文明倡導宣傳畫,讓人覺得很溫馨,讓人在地鐵上想不文明都難。(3月28日中國文明網) 作為城市上班族來說,地鐵、公交是大家每天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廣大市民在享受公共交通便捷出行的同時,近年來乘車時的種種壞習慣、壞現象也暴露出來。今年初,上海地鐵鳳爪女之不文明行為更是在網絡上引起軒然大波。如何杜絕類似不文明乘車現象成為一大難題。 應該說,減少公共交通不文明行為,一方面有賴于乘客加強自我約束,另一方面還要依靠制度約束。但現實來看,在人們素質還參差不齊、相關法規條例還不十分健全的前提下,單純的文明呼吁恐是“一廂情愿”,建設車廂文明還需要采取一些潛移默化的教育與引導。 能想象得到在文明專列這樣溫馨的車廂里所充溢著的濃厚文明氛圍,俗話說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置身于這樣的氛圍中,還真是想不文明都難。在市民經常乘坐的交通工具上能做出文明大文章,在傳遞著文明新風的同時,也給各地文明創建以更多啟示。一則,這種交通文明倡導推廣成本低,可以大范圍復制。如各地公交車等公共交通工具上都可以學學這種倡導文明的思維和辦法,使乘車市民置身于文明、溫馨的環境中,長時間以后便如身處“芝蘭之室”久而自芳,在潛移默化中感受文明的熏陶,在自覺規范自身行為中提高文明素質。 二則,文明倡導更在于接地氣。一節節車廂能建成文明之所,那么推而廣之,市民每天穿行的背街小巷,每天上下穿行的公共樓道何嘗不能建成文明場所?只要大家在文明創建中將思維打開,將眼光放開,學會站在老百姓的角度來看問題,就會發現,文明創建其實還有很多領域可以做得更好,而只有這些接地氣的宣傳,老百姓才真正喜歡,才能真正使文明教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
相關閱讀:
- [ 03-29]別把“女性車廂”當作“防狼”利器
- [ 09-29]禁食禁煙不在于車廂內外
- [ 08-20]不必過度解讀地鐵車廂老外暈倒乘客跑空
- [ 06-17]高鐵空車廂供“欣賞”,誰慣的你
- [ 05-21]車廂禁食:即使通過,能執行嗎?
- [ 11-21]地鐵車廂與站臺如何“無縫”對接
- [ 09-17]車廂擁擠度也需檢測
- [ 08-28]公交公司有義務禁止車廂內欺小凌弱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