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報道稱,廣州一家中醫院腫瘤科醫生因為藥比超標,一個月獎金被扣得只剩下18元。這家醫院規定,醫生給病人開的檢查費用和藥費要達到1:1,不達標就按照超過多少實扣獎金。 醫院這么做是想讓醫生多開檢查項目,提高利潤。這并不算什么秘密。但這么做等于把醫生架上醫患糾紛的烤爐。醫生如果不按醫院內部規章辦,收入就會減少。但如果遵照醫院規章,則有損醫德。這對患者來講也非常不公。多做檢查意味著要多折騰、多受苦,這樣不僅會增加患者經濟負擔,而且將加劇“看病難、看病貴”的狀況。 現行醫療衛生體制之捉襟見肘,由此可見。而這又是公立醫院改革陷入困境的現實寫照。自2009年國家啟動新醫改以來,在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使廣大城鄉居民擁有了基本醫療保障,很大緩解了因病返貧、因病致貧現象。但在公立醫院改革方面,至今仍躑躅不前。其中弊端就在于,“以藥養醫”格局并未實質性破除,醫護人員被迫淪為醫院逐利行為的犧牲品。 醫生職業更在于治病救人,而不僅是為醫院創造經濟效益。還可以說,公辦醫院承擔著醫療公共服務之責,不能徹底淪為營利性機構。要破除這一格局,就必須將醫生從這一利益鏈條中“解放”出來,回歸其職業本分,恢復其職業尊嚴。這同時也意味著,要讓醫生獲得與其勞動付出相應的回報。近期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組織的一項調查顯示,78.4%的醫生認為現行補償制度沒有體現醫務人員的勞動價值。干得累死累活,到頭來還要擔心獎金被扣光,醫生的職業理想又何處安放? 近年來公立醫院改革的一條路徑是,逐步取消藥品加成,增設藥事服務費和調整部分技術服務收費標準,補償醫務人員的勞動價值。從改革理念來講,實行醫藥分開、提高醫務人員收入都沒錯,但要避免出現“換湯不換藥”的現象。如果藥事服務費只是成了醫院收費的新名目,醫護人員并未獲得合理補貼,豈不是沉疴未去、又添新愁?這樣的話,患者的負擔也難以減輕。 所以,不僅要把醫生從醫院逐利鏈條中“解放”出來,還要打破醫生對醫院的固定依附關系,讓醫生獲得人格與經濟上的更大獨立。如鼓勵注冊醫師多點執業,就是打破“以藥養醫”格局,提升醫生職業地位與收入的重要措施。醫生擁有更大自由執業空間,受醫院不合理規制的約束越少,就越能夠利用自身專業技術為更多的患者服務,如此也有利于醫療資源的均衡,緩解“看病難”等問題。 當然,這些改革措施在推動過程中,不可能一帆風順,還可能遭遇現實瓶頸問題。但不管怎么說,醫護人員能否獲得職業尊嚴感,又能否切實減輕患者負擔,是檢驗新醫改成敗的關鍵性指標。如果醫生、病患都不滿意,只能說明醫改尚未成功,仍須努力。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