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絕“撕書減壓”仍需“問計學生”
2016-05-30 10:42:13?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各普通高中要嚴格規范管理,堅持正面引導,堅持正確的方式方法,科學開展高三學生心理疏導工作,切實提高高考備考的心理疏導效果,杜絕簡單地通過組織學生撕書、吼樓等形式宣泄壓力。”廈門市教育局日前向各區教育局、各直屬高中下發了《關于做好高三年學生心理疏導工作的通知》。(5月29日《中國青年報》) 十年寒窗苦讀書,一朝高考似沖刺。此前,廈門市海滄實驗中學高三學生在教學樓前將廢舊試卷和書頁灑下,并大喊“高考加油”,在網上引發關注。讀書人居然以撕書的方式來宣泄壓力,這怎么說都不是一種合適的作秀與表演。所以,對于廈門市教育局的聞風而動、發文干預,筆者覺得不僅管得及時和到位,事實上也理應成為其他地方借鑒學習的可取之舉。 有道是“法無禁止即可行”。這一次,就高三學生自發搞起的撕書、吼樓等行為來說,廈門市教育主管部門雖然迅速采取了應對措施,但也并未生硬禁止,而是要求有關高中做好高三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用適度適當的安排釋放學生壓力、排遣負面情緒。因此我認為,解鈴還須系鈴人,杜絕“撕書減壓”,學校應予足夠重視不假,但關鍵仍需“問計學生”以求精準引導。 誠如網友所言,書是知識的來源,理應受到尊重,就算自己真的不用這些書籍和參考材料了,也可以送給學弟學妹,沒必要以撕書、吼樓的極端方式來“告別昨天”。“撕書減壓”能引來網上的不小反響,說明在局部地區和一定范圍,高考學子對于長期以來的“苦讀書”“累讀書”,的確心有怨言,但卻不敢獨自發泄。而終于到了“圖窮匕見”的沖刺一刻,當大多數高三同學都感到可以“一吐苦水”的時候,也便不管不顧地放膽一撕和一吼了。 情緒宣泄不足為怪,但合情合理才是正選。而像網上爆出的某些高三年級學生那樣,通過撕書、吼樓等的不當方式來大刷曾經的“壓力感”,且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又此一時也、彼一時也,覺得學生苦讀多年,偶爾強烈宣泄一番,也有意無意地睜眼閉眼,我看這才是很不妥當的應對之道了。因為,很多時候,網絡的傳染力不容小覷,相關職能部門若對一些不良傾向態度模糊,那么不辨美丑的有樣學樣,就極有可能快速復制和蔓延開來。 廈門市教育局專門下發通知,要求轄區各高中科學開展高三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無疑值得肯定。不過,如何堅持正確方法,怎樣才算有益疏導,我看最好不要“以通知替代工作”,或者是“學校咋說就咋對”;畢竟,需要宣泄壓力的主角是眾多高考學子,因而采取什么樣的有益方式,才能真正起到與“撕書、吼樓”相似的減壓效果,自然還得多去“問計學生”,聽聽他們的真實評價和感想。否則的話,就有可能出現學校做的與學生要的成了“兩張皮”現象,說是積極疏導,實則等于“沒導”。 杜絕“撕書減壓”仍需“問計學生”,這也是有關學校能不能按照上級要求、切實履行職責的一塊“試金石”。因為,倘若學校方面只是虛與委蛇,甚至陽奉陰違,恐怕高三學生們還是會通過其他方式來“激情宣泄”——要知道,教育主管部門發的只是疏導通知,且也不適合明令禁止;學生如果不參與、不滿意,學校又豈能真正說服他們不去過度宣泄和減壓呢?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