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問,你的食品健康信息從何而來?不少人都會回答——微信朋友圈。而食品健康專家卻對此感到哭笑不得,因為,這些信息多一半是假的。 中國農業科學院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政策信息研究室主任李祥洲對媒體說,他通過輿情監測分析發現,將近一半的食品安全問題的報道是謠言和傳言。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羅云波則表示,他經常被親朋好友詢問“微信朋友圈說的那些到底是不是真的”。羅云波說:“基本上全是假的!” 專家如此蔑視,如此抱怨,但是,朋友圈里的食品健康帖卻依然被轉得紅火,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首先,從編造者的角度來說,制造謠言的成本低,收益高。胡編亂寫一通,只要聳人聽聞,善用“標題黨”。就會被朋友圈里的善男信女們瘋狂轉發。而轉發閱讀量則會給編造者帶來各種賺錢的可能。所以,想要讓編造者自覺求證科學真是異想天開。 而想要揭穿一個食品健康謊言,需要耗費的成本卻是極高的,科學論證需要實驗、比對、查閱資料,需要人力財力,這些都制約著辟謠信息發布的及時性和針對性,經常是謠言已經漫天了,科學的辟謠還不見蹤影。 由此看來,辨別朋友圈里的假冒偽劣健康帖還是需要每個人自己有判斷力和批判辨別能力。很遺憾,這正是我們的短板,自從有了手機微信朋友圈,很多人的批判辨別能力都在下降。這是因為,朋友圈的傳播方式是疊加式的,你看到一個朋友的轉發也許無動于衷,但是如果有五個以上朋友轉發一個內容,你就會不自覺地緊張起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理倍增,最終會選擇為了保護自己和家人按照那些看似科學的假冒偽劣的健康帖先做起來再說…… 一個人的辨別力和判斷力是會被左右和蒙蔽的,這是謠言存在的基礎。而一個健康清潔的傳播環境,需要科學權威的聲音不斷涌現,并且能夠被廣泛接受。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