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職快遞APP,表錯情的“互聯網+”思維
2016-09-08 17:02:53? ?來源: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怎么看都覺得這種新興的“互聯網+快遞”經營模式都像山寨版“滴滴打車”,所不同的是加入打車平臺的司機都是正兒八經的持有駕照的司機,而這個兼職快遞卻是“三無”產品,無專業培訓、無相關從業證件、無任何審核過的信息。 按照《快遞業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企業從事快遞業務,必須取得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從業者持證的比例要達到30%以上。個人從事快遞業,需參加郵政部門培訓并持證上崗。 表面看,這種兼職快遞模式有利于打通快遞“最后一公里”問題,可以利用閑置的個人交通資源,節約人工、物流成本,但事實上隱患卻不小。從記者調查中不難發現,很多兼職快遞員都是經朋友介紹,由于缺乏監管,培訓基本上屬于走過場。 互聯網時代提倡要以“互聯網+”思維來創業,來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但“互聯網+”不是一個萬能帽子,啥都可以戴。很明顯,依托APP軟件,充分利用線下、線上資源,讓人人都成為快遞員,沖破快遞業“最后一公里”瓶頸,這個思維沒有錯,但其運作方式和參與過程卻存在極大的漏洞,甚至可以說平臺運作方僅僅是依靠這個軟件在提成,完全忽視了消費者的基本權益和應有的職業操守。 很多經營運作模式可以復制,同樣網絡打車平臺的模式也可以復制到快遞業來,但千萬不能忘了,打車平臺所有的司機屬于執證上崗(駕照),而通過兼職快遞APP軟件進行接單送貨者,卻是沒有經過任何培訓、身份審核、取證的游兵散勇。 因此,這種兼職快遞APP軟件應該叫停,不僅是出于對消費維權的必要,更是出于規范快遞業的必需,否則會因為這一粒“老鼠屎”而壞了快遞業的一鍋好湯。兼職快遞APP軟件,純粹是表錯了情的“互聯網+”思維,別等出現了意外,付出了更多的社會成本后,再來高度重視、叫停,屆時則悔之晚矣。 ?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