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經濟大環境的良好氛圍,再加上影視創作裂變后的響應,才能合力使得諸多影視作品走出國門。】 中國的影視劇“走出去”的愿望正在慢慢實現,類似《歡樂頌》《瑯琊榜》《甄嬛傳》這樣的電視劇,以及《白日焰火》《山河故人》《親愛的》等電影,已經開始走出國門,擁有了一定數量的海外粉絲,影視“華流”正成為建構國家形象的重要渠道。 影視作品的輸出,和一個國家的經濟能量有密切關系。經濟能量大了,國內的影視創作就會繁榮,同樣,經濟能量的國際影響大了,也一樣可以幫助一個國家的文娛產品贏得更多關注。對待海外的影視“華流”現象,我們何嘗不能這樣理解:外界因為對中國的經濟感興趣,繼而產生了希望通過文娛產品來增加一個了解中國的渠道。 經濟發達帶動了文化繁榮,文化繁榮又帶動了生活方式的輸出。中國影視作品在整體上已經實現了銜接,貢獻出一個深邃、多元、豐富的中國形象。 除了經濟原因之外,中國影視作品能夠打破以前輸出艱難的壁壘,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些作品無形中融入了許多現代性。簡單地說,近些年的影視作品,逐漸具備了向內的自省能力和向外的展望視角。以往影視作品被賦予的沉重功能,已經被影視產業的市場化逐漸剝離,當影視作品可以做到理直氣壯地追求好看的時候,也就無形中擁有了真實、客觀的力量。 影視作品的現代性,還要求創作者努力往作品中灌注現實生活氣息,把當下中國人最關注的、最想表達的,通過影視作品呈現出來。如果中國的影視工作者,沒有做到這點的話,那么就算中國經濟能量再大,影視作品也無法得到國外觀眾的喜愛。有了經濟大環境的良好氛圍,再加上影視創作裂變后的響應,才能合力使得諸多影視作品走出國門。 想要持續強化中國影視的海外影響力,需要創作者往作品中融入更多的現代性元素,不僅把中國過去的文化輝煌和當下的生活場景用更精良的影像呈現出來,還要學會講述世界性的故事——這要求創作者要繼續開闊眼界,在創作時不但要考慮國內市場,還要有意識地面向國外市場,用全世界觀眾都能看得懂的方式,把中國故事講得更精彩、更漂亮。 這是一個在世界范圍內普遍缺乏好故事的時代,包括好萊塢在內,都在極力于世界各地搜集好故事。而中國向來是好故事的富礦,無論是藏在典籍里的,還是正在發生的現在進行時,都有無數的好故事可以挖掘和采擷,未來“華流”的影響會更加洶涌,這是很有可能實現的。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