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尺,自古以來就是私塾先生的“管教神器”,對學生起著一定的震懾作用。近日金陵晚報記者發現,如今戒尺風靡網絡,有淘寶店鋪月銷量竟高達8455筆,儼然成了“網紅”,很多家長紛紛跟風購買戒尺震懾熊孩子。針對該現象,有專家表示,家長要針對孩子的性格特點,采取適當教育方式和方法,不能一味跟風(4月26日《金陵晚報》)。 戒尺就是舊時私塾先生對學生施行體罰所用的木板,這樣的物品能在現代火熱起來,確實是個有趣并耐人尋味的現象。更有趣的是,大部分家長買戒尺并不是為了體罰孩子,而是為了震懾孩子。即使真的是用來打孩子,也會注意輕重,沒有達到“體罰”的程度。這樣的震懾帶有懲戒教育的意味,而“戒尺熱賣”的情況,體現出來的恰恰是懲戒教育思維的存在、擴展與逐漸成熟。 其實,懲戒教育是一種較為合理的特殊教育方式,其真正的目的還是為了孩子好,讓孩子有所改進。在懲戒教育相關活動中,追求手段與目的現實并存,教師往往通過給孩子身心施加某種影響而帶來教育效果,使其感受到對錯、榮辱、愉悅、痛苦等,以激發其悔改,從而達到教育矯正的目的。 說白了就是,采用各種手段給孩子以適度的懲罰從而讓孩子警醒,這就是懲戒教育思維的真諦所在。還要明確的是,這種懲戒教育思維是支撐各種懲戒行為的原力。如今,這種思維十分難得,也是現實所需要的。 就拿家長用戒尺這件事來說,就是通過戒尺這一外來因素去更好地震懾孩子,而如此震懾是為了規范孩子行為,給其以正面或者負面的情緒激勵,同時不觸及“體罰”的底線,懲戒教育思維的現實應用也就真正凸顯在這里了。 如此說,使用戒尺本身就是懲戒教育思維的一種現實表現,使用戒尺是實在的、簡單的,而其背后的這種思維則是難以捉摸的,又最需要好好琢磨的。琢磨透了,受益的則是整個家庭教育。所以說,用不用戒尺來震懾孩子不重要,重要的是把戒尺背后所體現出來的懲戒教育思維認識清楚,進而更好地延續下去,我們努力探索的方向便在這里。 不可否認,有這樣的懲戒教育思維也是家長本身的教育理念日趨成熟的表現之一,這是需要積極認可的方面。但也不可自信過度,需要在已有的思維基礎之上去進一步鞏固,再就是把握好其與體罰教育思維之間的度,一定要注意相關手段應合乎情理,堅守住為孩子好的目的,讓教育效果達到最佳,這也是對懲戒教育思維推崇和踐行的本質要求。 這些年,家長、老師體罰孩子事件層出不窮,也確實讓兒童教育本身有了較大的脆弱性和不確定性。所以,懲戒教育思維的介入與實際運作有現實的必要性。懲戒教育思維如果應用得好,就會在潛移默化中讓家庭教育逐漸明朗,懲戒教育也會浸透到學校教育里,從而達到遏止體罰教育、防治校園欺凌的效果。 這種教育懲戒思維,就是用較為適度的方式來糾正學生錯誤行為,這對學生權利、老師權利都是一種保護,其效果也是值得期待的。就在年初,青島下發了《青島市中小學校管理辦法》,在全國首提懲戒教育,這便是踐行教育懲戒思維的最有力表現,也確實開了一個好頭。如此情況下,公眾所期待的不僅是效果,還有懲戒教育思維本身的不斷完善與成熟。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