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講究耕讀傳家,即便是在物質極不發達的農耕時代,“知詩書、達禮義”也與“事稼穡、豐五谷”一樣,有著同等重要的地位。古人云,“立身以力學為先,力學以讀書為本”。讓孩子早讀書、多讀書,更是要緊的事情——它是全民閱讀的根基,亦是文化薪火的傳續。 據統計,2016年前11個月,少兒圖書市場的碼洋比重達23.1%,冊數比重約占整個市場的30%。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的《2015年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中,平均期印數超過百萬冊的前10位期刊中,《小學生時代》等文摘類、少兒類期刊超過半數。青少年成為全民閱讀的中堅力量。 不過,若從“為人生奠基”的角度來看,時下的兒童閱讀仍有幾大現象值得警惕:一是功利性閱讀遮蔽了閱讀之樂。兒童閱讀固然數字喜人,但這樣的閱讀與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仍存在較大的正相關性。簡言之,為考試而讀的書汗牛充棟,為涵養人生而讀的書比重不足。也因此,在兒童閱讀語境里,才有家長和老師口中的“閑書”與“正經書”之別。 二是數字化閱讀放大了閱讀之弊。第十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去年我國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68.2%,較2015年的64.0%上升了4.2個百分點。讀書還是讀屏,看起來是媒介之別,但網絡化閱讀確實也加劇了低質閱讀內容泛濫現象,閱讀的碎片化又讓“快閱讀”“淺閱讀”盛行。成人世界如此,兒童閱讀亦然。 此外,兒童閱讀、青少年閱讀基本是被市場牽著鼻子走,呈現出相對粗放與自發的態勢。書店看暢銷榜、APP看點擊率——如此語境之下,閱讀如何為孩子的人生奠基?兒童需要什么樣的書、以怎樣的姿態讀書,逐利的市場未必能回答好這些問題。閱讀需要引導,青少年閱讀更是如此。開卷有益。讓兒童閱讀成為一件純粹的事、一件美好的事,中華民族古老的閱讀傳統,才會如星星之火般承續下去。 |
相關閱讀:
- [ 05-08]大學需提升閱讀牽引力
- [ 04-27]從閱讀到“悅讀” 在書中遇見更好的自己
- [ 04-27]從閱讀到“悅讀”需要多元化思維
- [ 04-27]倡導全民閱讀要擺脫“低質量閱讀”
- [ 04-24]助推“全民閱讀”成社會共識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