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微信“朋友圈”為人情所擾
2017-06-08 16:59:49?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瑤 我來說兩句 |
因為同學一直在班級微信群中發其女兒表演節目的拉票信息,郭成文憤而反對,不想竟被同學投票移出了班級微信群。但當同學們邀請其再次進群,郭成文卻選擇了拒絕:高中畢業后十多年未見面,許多同學早沒了當年的感情,何況,“只是為了微信投票的同學群,不進也罷。”(6月8日 成都商報) 現如今,微信已經成為我們的生活必需品,為我們交流感情、溝通工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微信的“朋友圈”幾乎涵蓋了一個人的整個“社交圈”,人情往來這門“博大精深”的學問在微信中貌似也同樣適用。不得不承認要想在人際交往中游刃有余著實困難,但是,最基本的原則和底線我們還是要堅守的,別讓“朋友圈”變味。 現實中,郭成文的遭遇我們都碰到過,微信拉票日漸成為展示“交情”的渠道。但就筆者看來,微信投票毫無意義可言,打著各種名號的微信投票活動無非是給公司增加關注度。而我們對所投的對象往往一無所知,根本不能對其進行客觀的評價。那么,投票的意義何在呢? 類似的情況在微信中還有很多,例如集贊贏禮品等,我們往往迫于人情對于此類活動積極捧場,這不免有點“道德綁架”的意味,使我們考慮更多的是人情而不是事件本身的是非。細想起來我們都是為他人做了嫁衣,真正從中漁利的是那些為了吸引關注度的商家。 俗語說:大道至簡。我們也大可不必為了微信朋友圈中的人情世故庸人自擾,是非自在人心,只要堅持內心的原則,堅守道德底線,不為人情所困,不為是非所擾,自然也能守住內心的一份清凈。而這一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灑脫留住的也是志同道合的知己。 一言蔽之,微信“朋友圈”也是“人情圈”,只要我們行端坐正,知原則守底線,再錯綜復雜的“人情網”也會變得簡單明了,留住道義之交,守住內心清明。 |
相關閱讀:
- [ 05-23]刷爆朋友圈的不是《賦》,是鄉情
- [ 05-12]在朋友圈曬書就是“裝”嗎
- [ 04-13]朋友圈不是微商的法外之地
- [ 03-13]打理好“朋友圈”也是一種智慧
- [ 01-25]朋友圈說起來是“圈”,仔細看有“山”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