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近期,酷騎、小藍等多家共享單車用戶在申請退還押金時遭遇“退費難”,引發廣泛關注。有人認為,出現退費難,一方面是由于共享單車押金本身定位不夠清晰,用途不夠規范;另一方面是各地共享單車平臺增長過于迅猛造成供過于求,給一些平臺經營企業帶來了壓力。 潮漲潮落,有盈有虧。從群雄逐鹿到折戟而歸,共享單車在市場的物競天擇下“幾家歡喜幾家愁”,是再正常不過的經濟現象。不過,企業吃肉也好、喝西北風也罷,消費者連押金都退不回來,就有點匪夷所思了。第一,押金不是融資,理論上與盈虧風險沒有半毛錢關系;第二,宣傳起來都是“專款專用、專線管理”,怎么出事兒了押金就“雨打風吹去”? 事實上,有案可查的是:自今年9月份開始,酷騎、小藍相繼傳出運營困難的消息。消費者很快發現,按這些共享單車公司的“規矩”退錢十分困難。據報道,由于酷騎單車在線退款渠道已經關閉,用戶只能去其位于北京通州的總部退押金,甚至還出現了黃牛“代退押金”服務。于是,問題就來了:即便相關企業在押金問題上挖坑設套,金融及市場監管部門在明知其可能出現破產危機之前,為何不能凍結相關資金池,優先保障消費者的押金權益呢? 消費者啞巴吃黃連,大概只有自認倒霉的份兒。不過,故事至此仍未終結。因為根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7年6月,國內共享單車用戶規模已達1.06億。按用戶平均超過百元押金估算,整個共享單車行業的押金額或已超100億元,這還不包括用戶提前充值的各類未消費余額。除了已經倒閉、關門的,運營、擴容著的共享單車平臺果真就零風險嗎? 換個更直接的問法——面對退費難的前車之鑒,目前的制度設計與職能監管能保證共享單車行業暫時性的“優勝者”不會重蹈覆轍嗎? 有規矩,才能成方圓。今年5月,交通部等10部門發布《關于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企業對用戶收取押金、預付資金的,應嚴格區分企業自有資金和用戶押金、預付資金,在企業注冊地開立用戶押金、預付資金專用賬戶,實施專款專用,接受交通、金融等主管部門監管,防控用戶資金風險。不過,面對押金沉淀的巨額利潤,面對監管不強的寬縱現實,無論是直接作為金融杠桿,抑或投機成擴大再生產的資本,利潤最大化的企業恐怕很難自律地自絕于諸般“操作空間”。 眼下來看,亡羊補牢猶未晚。一則,可以選擇借鑒第三方支付依托銀行監管,安排好法定比例的備付金,或者如《上海市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試行)》中規定的那樣,“須在本市開設資金專用賬戶”。二則,須在制度安排上將用戶押金形成的資金池公開、透明、規范化地廣而告之,滿足消費者的知情權。總之,業態再新、產業再好,都不能僭越市場公平的權責底線。 當然,如果更長遠考量,一切押金類行當都該在正軌上運行。于此而言,共享單車退費難,給我們結結實實地上了一課。 |
相關閱讀:
- [ 11-24]共享單車“免押金”才能達成信任
- [ 11-23]共享單車退押金不應成為“怪圈”
- [ 11-21]小藍單車倒下,平臺經濟“押金”不是小問題
- [ 11-16]共享單車押金難退上了一堂什么課
- [ 11-15]“黃牛代退”凸顯共享單車押金管理亂象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