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20年不懈努力,木蘭溪從水患頻發到躋身“全國十大最美家鄉河”,瞄準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美麗木蘭溪,一張藍圖干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久久為功,給沿岸人民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祉。 木蘭溪治理,是以“兩山論”為精髓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徹底根治木蘭溪水患,一直是莆田人民的期盼。20年來,歷屆莆田市委、市政府持之以恒抓木蘭溪治理,迎難而上,積極作為,主動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以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變害為利、造福于民,做“活”水的文章,讓依水而生的城市因水而興,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的民生答卷,當地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和獲得感也伴隨著走向美麗的木蘭溪而不斷增強。 木蘭溪的治理經驗,已經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一筆寶貴財富。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四訪木蘭溪,深入調研,指導工作,推動莆田人根治水患的愿望一步步走向現實。始終堅持生態優先,把生態環保放在突出位置;始終堅持安全與生態相結合、控源與活水相結合、景觀與文化相結合;統籌推進堤防建設、污水治理、岸坡綠化、生物凈化、引清活水;建章立制將治水常態長效明確固化下來……實踐表明,形成一套符合實際的推進機制,是確保生態文明建設常抓不懈的根本。 木蘭溪治理20年的實踐提示我們,只有久久為功才能讓美好愿景變成現實。治水絕非一朝一夕之功、一年半載之計,比拼的是城市管理者的決心,檢驗的是城市發展的韌勁兒。推進生態環境建設,既需要管理者加強頂層設計、總體謀劃,給出時間點、路線圖,更需要堅定不移地將一張藍圖干到底,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襟懷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一步一個腳印,積小勝為大勝。在綠色發展新理念的指引下,建設美麗新時代。 木蘭溪的治理不會畫上句號。生態環境建設中還有一些坡坡坎坎橫亙在前,憑借已經收獲的信心和勇氣,以及多積尺寸之功的決心定力,美麗木蘭溪必將更加秀美,更多的木蘭溪必將不斷涌現。(經濟日報評論員) |
相關閱讀:
- [ 09-22]金秋迎豐收 習近平這些話說進農民群眾心坎里
- [ 09-22]習近平的家國情懷:家是最小的國,國是千萬家
- [ 09-22]有一件事,習近平牽掛了20多年
- [ 09-22]省人大常委會學習貫徹習近平重要講話精神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