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修好“道路”還要打通“思路”
2020-07-28 17:10:01?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貴州畢節,五百里烏蒙腹地,烏蒙山主峰韭菜坪就坐落在畢節市赫章縣境內。曾經的赫章縣“連峰際天兮,飛鳥不通。游子懷鄉兮,莫知西東。”如今,這里蒼翠林間,路網延伸,車輛馳騁。在赫章縣交通局修路17年的熊健說,“赫章是脫貧攻堅掛牌督戰縣,山高路遠通路難,但只要路走對了,就不怕遙遠!” 要致富,先修路,行路難,往往是橫亙在脫貧致富路上最大的障礙。現在的赫章縣不僅“縣縣通高速,村村通油路”,連村組都通了硬化路。有群眾表示,“路通了,出家門給鎮上送新鮮的山貨,就是一腳油門的事,落雨都不用穿膠鞋。”群眾的感嘆,是對“行路難”問題得以解決的稱贊,也是對自家產業得以發展的喜悅。事實證明,打贏脫貧攻堅戰,既要修好鄉村“道路”還要打通群眾“思路”。 開辟致富道路,不只是讓村里人走出去,更要讓外地人能夠走進來,這是脫貧致富必須滿足的硬件條件。貧困地區的道路建設應科學規劃,注重與國、省干線建設統籌謀劃,與當地特色產業培育、旅游資源開發相結合。針對特色農產品可能存在的銷售難問題,要大力支持扶貧路、產業路建設,促使農副產品運輸更加方便快捷。要盡快實現貧困地區群眾“出門有路、抬腳上車”的夙愿,就要科學制定脫貧攻堅交通“作戰圖”,緊扣時間節點,照圖檢查進度,定期召開調度會、推進會和現場辦公會,及時幫助解決道路建設中存在的疑難問題,確保致富道路順利建成。 修好鄉村“道路”只是第一步,發展產業才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雖然大多數貧困群眾自身發展動力十足,但也有少數貧困群眾的主觀能動性不夠,因此,要在扶志上下功夫,打通貧困群眾產業發展“思路”。要鼓勵貧困群眾發展自己熟悉的產業,主動為他們謀劃出路、爭取政策、提供幫助,扶持貧困群眾通過自身的辛勤勞動實現增收。還要依托當地特色產業,選擇技術成熟易掌握、市場效益較穩定、增收成效較快的優勢農產品進行發展。針對傳統產業管理粗放、結構單一、抗風險能力弱等問題,著力調整產業結構,因地制宜主打特色農產品,讓貧困群眾真正得實惠。 當前,離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的日期越來越近,如何鞏固扶貧成果、防止返貧現象發生,是不可忽視的難題。脫貧攻堅要“走對路”,就要在遵循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將貧困地區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實現貧困地區的良性可持續發展,引導貧困群眾轉變脫貧觀念,激發“我要脫貧”的主動意識和自力更生的發展能力,在正確的道路上堅定地走下去。(劉厚廷)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