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 在這里“破土而出”
2025-04-02 11:04:59? ?來源:天津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長果桑葚、車厘子、藍莓……這些水果的原產地大都是美洲地區,而如今,它們的“產地標簽”上多了天津。 前些天,市農科院武清福源道院區內的車厘子樹花朵綻放。這種外國水果緣何“落戶”天津,有了天津味?好品種和好土壤彼此“投緣”是先決條件。有北運河縱穿南北,永定河橫貫東西,武清區土壤多為砂性土、壤質土,土層深厚,土質疏松肥沃,適合車厘子的生長;而提前上市了兩個月的藍莓,來自薊州區馬伸橋鎮,這片位于于橋水庫北岸的土地,土質呈弱酸性,天然適宜藍莓栽種。 資源優勢是基礎,而因地制宜是方法。一個外來品種能在本地扎根,靠的絕非“復制粘貼”。美洲車厘子在武清區經歷了4輪優化,現在品種個頭更大,味道更甜,還成功申報了“津農精品”。結合氣候土壤條件,不斷改良,才能從“水土不服”到“開花結果”,從“南橘北枳”到“橘枳一般甜”。就拿馬伸橋鎮的藍莓來說,通過“溫室大棚+基質栽培+有機肥”的綠色高效栽培模式,不僅個頭大、色澤好、口感脆,吃起來還有一股淡淡的花香,成為京津冀市場的“寵兒”。進一步看,結合資源稟賦、市場條件創新、求變,也是外來品種本地化后不會淪為“平替”,反而更受市場歡迎的訣竅。 “外來品種能種好嗎?”“把本地的品種種好就行了,瞎折騰啥?”這些水果剛引進的時候,質疑聲不少。但就是有人敢想敢試,讓外國水果落了戶,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天時地利,比不過人的想象力,從前看天吃飯,如今看墑情有物聯網,噴藥有無人機,采摘靠機器人,那些當下較為流行的前沿技術和農業生產結合起來,顯著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推動了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和發展。科技創新正在重新定義“耕耘”二字,讓農業這個腳踏土地的產業也可以充滿創意。 “屏幕輕點萬畝綠,月下耕耘智慧犁。欲問豐年何處覓,智慧新篇已破泥。”這是DeepSeek為智慧農業寫的一首詩。可以說,科技創新滲透于生產力諸要素中,貫穿農業生產的全流程。但從已有的新產業、新模式來看,科技在現代農業領域的應用才剛剛顯露頭角。探索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的更多有效路徑,這片充滿機遇的土地上,更多“種子”將破土而出。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