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兒童智力開發產品收割“智商稅”
2025-06-05 15:58:40?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讓讀書像呼吸一樣簡單,提升孩子專注力、記憶力?!?一款形似耳機的兒童智慧儀,宣稱通過阿爾法波促進大腦發育。社交平臺上,“家庭智慧指導師” 等博主大力推銷,產品售價數百至上萬元。調查顯示,線上線下眾多兒童智力開發產品以此為賣點,評論區對其功效褒貶不一,質疑 “智商稅” 的聲音不斷。(6月5日 《法治日報》) 在“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焦慮驅動下,兒童智力開發市場正演變為亂象重災區。從宣稱通過電流刺激提升記憶力的智能頭環,到號稱能實現“蒙眼識字”的全腦開發課程,各類產品打著“科技賦能教育”的旗號,將家長的教育焦慮轉化為高額利潤。某電商平臺數據顯示,標價超千元的兒童智力開發設備月銷量超萬件,而相關功效卻缺乏任何科學認證。 這些“神器”的虛假宣傳堪稱無底線。部分商家偽造學術機構背書,將未經臨床驗證的技術包裝成“諾貝爾獎級成果”;更有甚者宣稱能通過“量子糾纏”“腦電波共振”等偽科學概念,讓孩子瞬間擁有過目不忘的能力。然而,醫學專家明確指出,人類大腦發育遵循科學規律,任何宣稱“速成開發”的產品都違背基本認知科學。 除了虛假宣傳,價格欺詐與消費陷阱同樣觸目驚心。某款普通電子繪本貼上“全腦開發” 標簽后,價格暴漲至同類產品的5 倍;某些培訓機構推出的“潛能開發課程”,以“限時優惠”誘導家長預存數萬元,后續卻通過捆綁銷售高價教材、隱性收費等方式持續收割。不少家長在維權時才發現,所謂“無效退款承諾”不過是一紙空文。 亂象背后,暴露出監管滯后與教育焦慮的雙重困境。新興的智力開發產品游走在科技與教育的灰色地帶,相關部門尚未建立統一的檢測標準與廣告審查機制。而家長對“教育捷徑”的過度追求,更讓不法商家有機可乘。據調查,83%的家長曾為“智商稅產品”買單,其中超半數坦言“明知可能無效,但不愿錯過任何機會”。 破解這一困局需要多方合力。監管部門應加快出臺兒童智力開發產品的技術規范與廣告審查細則,對虛假宣傳、價格欺詐等行為實施“黑名單”制度;教育機構需加強行業自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替代營銷噱頭;家長更要保持理性,與其迷信“神器”,不如通過親子閱讀、社會實踐等方式,為孩子營造真正有益的成長環境。畢竟,兒童智力發展沒有捷徑,唯有遵循科學規律,才能讓教育回歸本質。(汪代華)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