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三亞被咬傷身亡,旅游安全不容忽視
2025-06-06 10:44:45?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今天,三亞衛健委再通報27歲女游客在三亞被不明物咬傷身亡事件。通報稱,省、市高度重視,迅速成立專家組,嚴格按照相關處理程序,對病歷等相關資料進行封存,全面深入開展調查,并安排專人與家屬溝通,表達關切、了解訴求,提供必要的服務保障。專家組通過調取視頻監控、查閱病歷、問詢筆錄等進行了全流程調查。目前還在就尸檢等問題與家屬進行溝通,以進一步查明死因。 按常理來講,在當今城市化進程日益加快,醫療水平不斷提升的條件下,游客被毒蛇或其他不明生物咬傷致死的事件,確實為罕見個案。然而,誰能想到,一條隱匿在綠化帶中的“奪命暗箭”,瞬間將愜意旅途變成噩耗。年輕生命的消逝不僅給其家庭帶來無盡悲痛,更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旅游安全管理與醫療救治體系的一些問題和短板,引發了公眾的深切擔憂。畢竟,在旅游已成為生活重要組成部分的今天,誰都不想讓“天涯海角”變成“生命絕境”。 從旅游管理的層面審視,公共區域理應是安全無虞的“避風港”。然而,咬傷事發地離酒店僅300米的距離,發生在一片“兩根路燈中間”的地帶,由于燈光不足,手機電筒也未能看清“元兇”。這不禁讓人追問:為何在酒店周邊的核心地段,留下如此明顯的照明死角?是否在植被茂密、蛇蟲易出沒的區域設置明顯的警示標識,提醒游客做好防護措施?這起悲劇提醒各地,旅游城市的吸引力不僅來自風景的美好,更來自細節的守護。燈光昏暗的路段、綠化帶等看似不起眼小問題,實則潛藏著不少隱患,正是安全管理的盲區,必須未雨綢繆,把潛在的危險因素考慮周全,將游客的安全保障工作做細做足,才能把風險扼殺在萌芽狀態。 從醫療救治的角度來看,這起悲劇同樣令人扼腕嘆息。首先,三亞中心醫院的初步診斷模糊,延誤了黃金救治時間。其次,作為蛇傷高發區的核心醫院,竟無抗蛇毒血清儲備,待第二次查血確認可能是毒蛇咬傷后又建議轉院,此時距離咬傷已過去4個多小時,如此漫長的診斷與轉院過程,無疑是在生命線上“徘徊踱步”。這一事件折射出的更深層問題,是旅游城市醫療資源配置如何與其風險特征緊密匹配,要求其醫療體系不僅要服務本地居民,還需將游客可能存在的高風險活動納入考量,應對游客特有的醫療需求,確保患者能在第一時間得到及時準確的治療。 旅游既代表地方形象,也折射各地的綜合治理水平。任憑各種“花式寵客”吸引眼球,最硬核的功夫依然在于,把游客權益保障得明明白白。這起個案如同高懸的警鐘,不僅敲響在三亞這座城市,更回蕩在整個旅游行業的上空。各地都應以此為契機,主動檢視旅游安全管理漏洞,不斷完善相關機制和措施。比如,建立健全旅游安全風險監測與預警機制,引導游客做好自我防護;完善應急預案,加強實戰演練,讓每一個環節都能在緊急情況下高效運轉;加強醫護人員的專業培訓,提高其對不同病癥的識別與判斷能力等等。唯有把安全放在首位,才能避免類似悲劇再次發生,讓每一次旅行都能成為充滿歡聲笑語、美好回憶的溫暖旅程。(陳長)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