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起來
2025-06-09 09:32:54? ?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光明論壇】 陜西西安打造“館城融合、人人共享”的博物館之城,讓游客身臨其境領悟歷史內蘊;四川眉山圍繞三蘇文化主題布局的東坡書院等新興文化空間,正吸引眾多旅客前來參觀;廣東廣州花都區塱頭村通過挖掘家訓、創作村歌《古村緣》、繪制文化墻等方式,推動村落改造和文明鄉風建設……近些年來,各地的一系列成功實踐,成為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的縮影,一幅人與環境和諧、城市與鄉村共榮的生動圖景正在神州大地鋪陳。 城鄉融合發展,是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內在要求。只有堅持并不斷探索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的有效形式,城鄉發展才會實現物質與精神雙豐收,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才能得到更加有效的發展。 以公共文化服務普惠均衡,助力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我們看到,脫貧攻堅的勝利,為實現城鄉文化建設的融合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在鄉村全面振興戰略的推動下,鄉村成為國家政策傾斜和社會賦能的文化熱土。廣大鄉村的文化建設相對得到了加強,但仍存在著一些短板。 要真正補齊短板,就要保障公共文化服務均衡發展。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尤其要在“協調”“共享”方面下大功夫,推進文化建設的普惠、均衡。著力消除阻礙城鄉之間公共文化保障服務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障礙,促進城鄉之間公共文化服務各種要素的自由流動和平等交換。 盤活精神文化資源,推動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精神文化易于流動、借鑒的屬性決定了精神文明建設沒有天然的壁壘。要善于消除城鄉之間的資源性、經驗性藩籬,讓各類精神文化資源科學搭配、合理利用。尤其要充分發揮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深厚的優勢,注重城鄉優秀道德資源的挖掘和利用,讓民間道德資源發揮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獨特作用。例如,山東省寧陽縣近年來在精神文明建設中,注重城鄉優秀道德資源合理配置,打造志愿服務知名品牌。當地把退休職工組織的志愿服務團以及全國誠實守信模范候選人的誠信事跡結合起來,在全縣城鄉學習推廣,有力促成了村村有好人、處處有模范的良好局面。 通過培養塑造個人行為品格,帶動精神文明建設城鄉融合發展。人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體,讓人民群眾生活更美好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以培育人、教育人、塑造人為方向和目標,將培育社會主義合格公民貫穿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過程。沒有城鄉之別、地域之異,培養人們有理想、有道德,愛祖國、愛人民等優秀品質,這些都是城鄉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力方向。實踐證明,城鄉精神文明之間具有天然的聯系性、互促性,往往城市精神文明發展得好的地方,鄉村精神文明建設也會有聲有色。比如,山東省淄博市近年來以良好的城市形象贏得了廣泛認可,它的鄉村文明建設也同樣走在了前列。該市淄川區農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理論宣講陣地“明理胡同”作為優秀品牌被全國推廣學習。對此,應充分認識和把握這個基本規律和特點,統籌城鄉精神文明建設全局,充分發揮城鄉基層和廣大群眾的主動性、創造性。打通城鄉文明交流阻隔,促進精神文明資源融合、方法融合、經驗融合,促進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等全過程互鑒互促,以城鄉文明建設的深度融合,帶動城鄉精神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 (作者:周其森,系山東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