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淘汰落后產能 推動產業結構調整 泉州市淘汰落后產能為發展騰出能耗空間。2011、2012年度泉州市全面完成國家和省政府下達的水泥189萬噸、煉鐵40萬噸、造紙5.55萬噸、制革12.7萬標張、印染2.1萬噸、化纖0.73萬噸、火電機組12.4萬千瓦的淘汰落后產能任務;力促安溪、晉江石材加工全行業退出;完成可慕制革集控區63家制革企業的整合提升;實施全市印染行業轉型升級行動;還開展了涉及水泥、建陶、造紙、制革、紡織、鉛蓄電池等6個行業500多家企業落后產能普查工作。 同時,努力把好新上項目的能耗關口。不折不扣地實施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對上報市本級或需要上報上級部門審批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可研報告和項目申請報告均要求編制節能分析內容,并進行節能評估、審查,防止高耗能行業低水平重復建設。 此外,還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實施了“服務業現代化工程”,開展了“第三產業發展年”活動,加快推動第三產業轉型升級,持續提高第三產業發展質量,2012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34.4%,占比同比提高0.3個百分點;努力推進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強產學研合作,2012年高新技術產業占GDP比重為11.5%,占比比2010年提高3.95個百分點。 據介紹,目前泉州工業能源消費量占全市能源消費量的70%以上,而石化、鋼鐵和有色金屬、火電、印染和紡織服裝、陶瓷、建材等行業能源消費量又占工業能源消費量的80%以上。因此,這些行業是泉州市節能工作的關鍵部位,“十二五”以來,這些行業的節能管理、節能措施有了進一步的加強。 發展循環經濟 促進生態和諧發展 德化是中國三大古瓷都之一,但走進城關的工業園區,竟然看不到一根煙囪,該縣陶瓷業近年來呈現快速增長態勢,生態環境非但未遭受破壞,當前,德化陶瓷產業園區正開展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工作,逐步推進建成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經濟效益好的循環經濟改造示范園區。 近年來,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培育和發展循環經濟,認真按照“企業小循環、產業中循環、社會大循環”的思路,大力抓好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等工作,積極創建循環經濟試點園區和示范企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據介紹,泉州按照廢棄物“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原則,推動資源在企業內部循環利用,構建內部縱向閉合的“企業小循環”。著力提高上下游企業的關聯度,積極打造完整產業鏈的大型專業循環產業基地,推進縱橫向耦合的“產業中循環”,打造了石材循環綠色產業基地、生態型石化產業基地、新型染整產業循環發展園區。此外,扎實抓好節水、節地、節材、節能等工作,全面推動循環經濟在全社會各領域、各行業的廣泛應用,努力形成開放式的“社會大循環”。 |
相關閱讀:
- [ 12-25]福建再添一支省級新興產業創投基金 總規模1.24億元
- [ 09-30]福州加快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加大扶持力度
- [ 05-23]福建在北京科博會上推介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73個
- [ 05-22]福建省摸底戰略性新興產業
- [ 04-05]福建戰略性新興產業繼續實施技術開發專項
- [ 04-03]福建新興產業的創新驅動
- [ 03-28]福建:戰略新興產業技術開發專項開始申報
- [ 03-24]南平2家企業獲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骨干企業認定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