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動脈不斷完善貫通 拉動區域間時空距離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隨著城市建設的深入,在泉州980平方公里的環灣熱土上,組團片區推進勢可燎原,泉州的道路交通也在不斷的提速完善,路橋設施建設如火如荼。 泉州市住建局建成總長1.9公里的城市I級主干道黃龍大橋,北接福廈高鐵泉州站站前南北大道,南接江濱南路和江南主干道,設計車速60公里/小時,橋寬40.6米,主橋斷面為6快2慢。 “黃龍大橋的建成不僅加強了北峰與江南的聯系,縮短兩地時空距離,并且帶動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推動晉江兩岸的規劃建設。”泉州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而作為泉州市區第一座采用鋼結構橋梁的大橋,田安大橋橋跨布置共260米,主跨跨度為國內同類型橋梁最長。設計為雙向六車道,城市Ⅰ級主干路,設計時速60公里,標準道路寬度47米,標準橋梁寬度為36.5米。 據介紹,田安大橋起于田安路與泉秀街交叉口,沿田安路向南上跨寶洲街和江濱北路,主線通過“定向+掉頭匝道”互通,以滿足主線與寶洲路和江濱北路交通流轉換。大橋跨越晉江后,主線跨越江堤及江濱南路,以高架橋方式跨越江濱南路向東,接入晉江機場連接線。大橋建成后,大大緩解現有順濟新橋、泉州大橋等過江通道的交通壓力。 更值一提的是,橋梁的兩端還各設有兩座橋頭堡。每座橋頭堡里都安裝了電梯,兩座橋頭堡之間設人行天橋互通。市民不僅可以驅車從田安大橋往返晉江兩岸,享受快速交通的便捷,還可以登上人行天橋,站在大橋的制高點,將晉江沿岸風景盡收眼底。 此外,密切聯系泉州中心城市各組團的后渚—城東通道、東海隧道、坪山路高架橋建設,無不以速度的提成,呼喚同一個環灣城市圈,承接著溝通各組團之間對話、疏散市區交通流。 泉州城市的建設,正按著“環灣、向灣、同城”的總體要求,主動向“兩江一灣”靠攏,有效增強了環灣城市的聚集力,推進環灣中心城市框架的形成,不斷的擴容,提高了城市承載力,為我市城鄉一體化發展、宜居環境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
相關閱讀:
- [ 08-15]智慧用水生態圈落地海爾破解家庭"水密碼"
- [ 08-15]水利潤民生生態新名片 羅源打造花園式生態城市
- [ 08-15]廈門過坂社區以“楊厝人家”為主題 著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 [ 08-15]福建取消34縣市GDP考核 基層干部怎么看
- [ 08-14]楊益民部署省級生態市創建迎檢工作
- [ 08-14]讀者和網友熱議:工業發展如何兩全其美?
- [ 08-14]封關運作之后再塑吸引力 平潭進入全方位開放時間
- [ 08-13]長汀法院:生態司法“三三制”服務水土流失治理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