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絡民意直通中南海的新聞受到網民熱捧,網民可以在網上向最高領導人吐露心聲,標志著中國正在勃興的網絡民意表達渠道發展到新的高度。截至9月13日下午,給胡錦濤總書記留言超過25000條,給溫家寶總理的留言超過18000條,房價、教育、腐敗問題是其中的焦點。
中南海作為黨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國的最高領導機關集中地。如果把民意的去向比作流動的一個過程的話,到達中南海無疑是民意去向的“終點站”。那么,民意能否順利地到達“終點站”呢?提出這個問題,并非對網絡民意的暢通表達反感,而是基于對現實的客觀思考,覺得還不能太過樂觀。
從理論上說,我們的民意向來是暢通的,從上到下層層建立了信訪機構,歷代領導人都對做好信訪工作作出了指示,又有龐大的專門人員處理來信和接待來訪。作為公眾表達民意、反映訴求、主張權利、參政議政的重要渠道、途徑或窗口,這個渠道表面上始終是暢通的。但是,在現行的權力授權體制和機制下,“對上負責”的心態決定了基層領導干部處理信訪問題的基本思維和態度,導致欺上瞞下的行為不斷,導致大截訪的現象不止,甚至發生健康的信訪人被送進精神病院等荒唐的事情發生,以致民意發生“腸梗阻”的現象相當普遍,已經成為當前社會的一個焦點和熱點問題。因此,事實上民意能否順利到達“終點站”,完全取決于中間環節的暢通,以及終點環節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