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農業部原副部長張寶文說,一方面,全國每年用的化肥高達4700萬噸、農藥140萬噸,另一方面,每年產生的近7億噸秸稈大都浪費了,畜禽糞便也污染環境,沒有得到很好的循環利用。對此,華南農業大學副校長溫思美在民盟5組政協委員分組討論中說,農民現在都不愿費力氣使用畜禽糞便等農家肥了,“要大幅提高農藥、化肥的價格,讓他們(農民)用不起。”(云南信息報3月9日)
對農民而言,農藥化肥價格高企的時代并不新鮮,他們的對策也頗顯無奈,即忍痛拋荒,外出務工。現如今農村到底有多少田地拋荒不見具體統計數據,但從媒體報道和網絡搜索結果看,農田拋荒現象絕非少數個別現象。
農民不愿種田,這里既有外出務工收益更高的原因,也有農田產值更低的困惑。2010年,我國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總收入為21033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5919元,雖然農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鎮居民收入,但差距仍在擴大。大幅提高農藥和化肥價格,讓農民用不起,不可能反向促進糧食增產和產值增長,倘如此導致農民收入降低,這是否與國家努力縮小城鄉差距的發展方向相悖?
依筆者從小生長在農村的體驗,確實,過去家家戶戶對農家肥十分重視,但農家肥從積肥到施肥全是力氣活。過去農民重視農家肥,既有種田精打細算的考慮,也有剛剛分田到戶種田積極性空前高漲的原因,還有當時糧食價格并不低種糧有甜頭等種種原因,不僅可以吃飽全家人的肚子,還可以使一部分家庭擺脫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