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校積極推進畢業生就業
來源:新華網 2011-05-31 編輯:黃水來
針對總量多、壓力大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2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提出了一系列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政策措施。 記者從教育部了解到,當前,各地高校正在通過加快專業調整、強化就業指導服務等形式,逐步形成一套從“入口”到“出口”的“一條龍”就業服務體系,努力為畢業生求職鋪就輕松路。 近年來,用人單位需求與高校畢業生技能錯位的現象使我國高等教育飽受質疑。從過去國家統一設置高校專業、包分配,到今天“冷熱專業”隨著社會需求迅速轉換,作為人才培養單位,高校也在經歷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人才培養機制和模式面臨巨大挑戰。 應對新時期新形勢下的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各地各高校紛紛依托自身特點,開展了形式多樣的促就業工作:中國石油大學以國際石油合作項目為平臺,與企業合作將學生送至國外大學進行合作培養,同時還與中石油和中石化等大型國有企業聯合培養開拓海外市場的新生力量;同濟大學針對本校的專業設置特點,引導學生融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組織學生參與到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重大工程的課題研究和項目設計中;中南大學對初次就業率低于90%的專業控制招生規模,對低于80%的專業酌情減少招生數量,將畢業研究生就業率與導師招生數掛鉤,推動人才培養與市場緊密銜接;江西財經大學采用“項目負責制”的辦法拓展人才需求市場,兩年來共派出工作組分赴廣東、福建、浙江、江蘇等省的20多個城市開拓就業市場;陜西楊凌職業技術學院抓住自身作為高等職業教育院校的特點,定期對用人單位實行回訪調研,及時調整各類專業課程設置。 教育部就業指導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說,自2009年9月起,教育部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總結宣傳工作。經過申報推薦、專家初選、社會調查和實地調研等環節,每年從全國范圍內遴選50所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東南網手機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