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食品安全標準僅2成接軌國際
來源:經濟參考報 2011-11-23 編輯:黃水來
按照我國現行《速凍預包裝面米食品衛生標準》的規定,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不得檢出,而衛生部9月6日公布的《速凍面米制品(征求意見稿)》有了量化的指標,即規定每批產品抽檢5個樣品中,至多只能有1個樣品每克生制品中檢出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含量在1000至10000個之間。 衛生部網站11月11日就此專門發文解釋,稱新標準(征求意見稿)采用 了 國 際 食 品 微 生 物標 準 委 員 會(IC M SF)三級采樣方案,用多個樣品定量檢測結果進行綜合判定,限量指標與IC M SF基本一致,更加符合國際食品微生物采樣檢測要求,是科學合理的。有關新標準比老標準要求低系誤讀。 新標準已于11月10日結束了社會公開意見征求,最終實施的標準對于金黃色葡萄球菌含量將做何規定,公眾目前還難以得知。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標準修訂過程中,消費者的聲音往往是缺位的,而企業有很大的沖動去降低標準,結果很可能就是企業的意見反映出來了。 “更高的標準能激發企業找到創新的手段,這是美國著名戰略學家波特的觀點。”鄭風田說,現在很多中國企業靠低標準的產品占領市場,擠掉競爭對手,然后再慢慢提高標準。這種市場競爭策略忽視了消費者的健康,是很不負責任的。如果企業因為標準低而不去創新,結果就是劣幣驅逐良幣。 |
相關新聞
熱點推薦更多>>
互動精選更多>>
東南網旗下網站 | 律師嚴正說明 | 版權所有